“社区享受‘低保’的群众143人,残疾人30人,特困供养5人,公益性岗位8人,全部兜底保障到位;15名学生享受‘雨露计划’补助,医疗保险参保率100%;累计发展集体经济项目6个,今年(2024年)收入23万元……”日前,麻栗坡县纪委监委督查组在大坪镇昌平社区向社区负责人详细了解搬迁群众后续扶持工作有关情况,社区负责人娓娓道来。
近年来,该县纪委监委紧盯“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这一目标,认真梳理排查易地搬迁中群众关心关注的突出问题,与乡镇纪委“室地”联动组建督查组,围绕易地搬迁安置点政策落实、公共服务、产业培育、就业帮扶等方面内容,采取实地检查、听取汇报、综合研判等方式精准监督,对全县易地搬迁安置点后续扶持工作落实情况跟进监督。
“搬来这里以后,看病就医、娃娃上学、赶集买菜,各方面都非常方便。”督查组入户走访时,天保镇南温河村委会老凹寨村民黄兴珍说道,看着安置点一栋栋整齐的楼房,各种设施也齐全,环境真是比以前好太多啦。
“我们组织和谐社区商议,协调租赁闲置易地搬迁商铺3000平方米,促成云南省佳日升辉服装厂在董干镇落地投产,为社区集体经济带来每年11万多元的收入,实现企业、社区双方共赢。”董干镇政府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厂有裁缝设备130台,预计年订单量可达100万件,目前已解决80余名搬迁户和监测户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带动人均月增收3000余元,服装厂还免费提供吃住,让劳动力进得来、留得下、有奔头,实现“务工、顾家、增收”三不误。
“大哥,请问你今年在省外务工的就业奖补打卡没有?你家在读大学的孩子应该享受‘雨露计划’,请问补助是否到位?”每到一处,督查组都要仔细核实相关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督促相关部门和乡镇切实扛起责任,认真履职尽责,避免出现政策补贴错发滞发少发等问题。
针对监督检查中发现部分安置点住房存在漏水渗水、下水管道堵塞、路灯老化损坏等公共基础设施维护不到位等问题,麻栗坡县纪委监委督促县发展和改革局及相关责任乡镇对照问题清单立行立改;走访发现部分群众存在“就业难”问题,督促人社、政府等部门强化责任担当,围绕加强产业和就业帮扶,有效解决搬迁群众就近就地就业问题;针对部分安置点社区服务阵地建设较弱问题,督促属地政府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加强安置点“一站式”社区综合服务阵地建设,推动成立安置点党组织,健全完善“楼长制”“联络员制”等管理服务机制,帮助解决搬迁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强化服务保障效能。
“我们将不断加大监督执纪问责力度,全力抓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监督检查工作,紧盯后续扶持产业项目建设及利益联接机制落实情况,努力实现搬迁群众‘稳稳的幸福’。”该县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盘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