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发展改革委干部,我将时刻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敬畏权力,始终做到用合格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工作中要树立把工作当事业、把岗位当舞台、把落实当责任的决心,为文山高质量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这是州发展改革委一名干部在集体廉政谈话后作出的庄严承诺。
为进一步压实被监督单位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落实派驻纪检监察组监督职责,增强干部职工廉洁自律意识,习惯在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把廉洁自律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3月15日、23日,驻州发展改革委纪检监察组分别对团州委、州发展改革委、州能源局3家单位全体干部职工开展了集体廉政谈话,并提出具体要求。
纪检监察组强调要树牢“三观”,补足精神之钙。思想是行动指南,有什么样的思想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行动。当前社会环境复杂,诱惑与陷阱防不胜防,侯新华、黎加松、张秀兰等人就是因为“三观”树得不牢、理想信念出了问题,经不起诱惑,才导致在不法商人的“围猎”中倒下。作为一名国家公职人员,尤其是领导干部,要时刻绷紧思想这根弦,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加强党性修养、党性锻炼,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坚定理想信念,才能增强自身免疫力,炼就金刚不坏之身,才能经受住各种风险的考验。要坚持原则,正确行使权力。权力是一把双刃剑,既能维护正义又能伤害自己,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规定范围内行使,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发改、能源的权力很大,稍有不慎,就会导致权力被滥用,给国家、人民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大家一定要从反面典型案例中汲取教训,时刻牢记公权性公,一丝一毫都不能用来为自己谋取私利,不得违规用权、任性用权;要时刻牢记没有不受监督的权力,监督就在身边,自觉养成接受监督的习惯,让用权受监督成为常态。要为民服务,树牢正确政绩观。各级领导干部能否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关乎民心向背和事业兴衰。要多做为民造福的实事好事,发改是综合经济部门、承担着宏观经济管理的职能,其经济运行结果的真实性直接影响着党委政府的宏观经济决策,因此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决杜绝工作中的虚报浮夸、制假造假等影响州委州政府决策行为的发生。要严守纪律,永葆敬畏之心。要把严守党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摆在首位,牢固树立“底线意识、红线意识”,心存敬畏,时刻用党纪党规、国家法律法规来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在工作中领导干部要带头严格遵守和执行党的六大纪律、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民主集中制原则和“三重一大”、末未表态、重大事项报告、外出报备等制度。要自我警示,筑牢思想防线。要用身边事身边人教育和警示自己,要从典型案例中汲取教训、受到警醒,算好人生七笔账:政治账、经济账、名誉账、家庭账、自由账、亲情账、健康账。要心中有戒,自觉净化三圈。一滴墨水滴进清水中,迅速污染,很难清除。恶友就像墨水毒药一样,会污染自己,毒害自己。要守住小节,腐败往往从小节开始,牢记小节失守、大节不保,小洞不补、大洞吃苦的道理,自觉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堤坝;要自觉管好八小时以外活动,防止被不法商人“围猎”,要广交友包括商人朋友、但必须慎交友,交良友,交益友,不交妄友、恶友,自觉净化“社交圈、娱乐圈、朋友圈”。要正确认识监督,自觉接受监督。要牢记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要处理好自律与他律、内因与外因的关系。牢记监督没有禁区、没有例外,信任不能代替监督。要正确认识和对待监督,把自己的行为始终置于监督之下,不断适应和养成在监督中生活和工作的习惯。
通过此次廉政谈话,进一步促进了监督对象在思想上始终绷紧廉洁自律这根弦,做到清正廉洁履行岗位职责,起到了警示教育和防患于未然的良好效果。(吴家发 王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