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廉政要闻 > 文山要闻

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 ——文山州纪委州监委挂联帮扶工作纪实

来源: 文山州纪委州监委 发布时间: 2022-07-29 11:45

“你们代表州纪委州监委到河野村驻村工作,大家干的每一件事情,做的每一个决定,都要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州委常委、州纪委书记、州监委主任巫运康第一次到广南县八宝镇河野村调研指导挂联帮扶工作时对驻村工作队员提出了要求。

2021年9月,按照州委、州政府的安排部署,州纪委监委定点帮扶广南县八宝镇河野村委会以来,驻村干部始终按照“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的要求,真情帮扶,在不到一年时间里,河野村发生了显著变化。

图为:州委常委、州纪委书记、州监委主任巫运康到挂联村群众家中走访,了解群众生产生活情况。

“州纪委监委挂联帮扶我们村以来,州纪委监委的领导多次到村里一起研究解决存在困难和问题,驻村工作队员和我们村干部一起为群众办事实,解难题,乡亲们明显感受到道路变宽了,出入方便了,自来水问题解决了,党员干部心齐了,村民积极性调动起来了,群众也看到了奔头……”河野村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蒙永对州纪委监委挂联帮扶工作给予充分的肯定。

战脏乱,树新风,让“落后村”变身“美丽村”

“以前进村的路都是泥巴路,可谓是雨天一身泥,晴天遍地灰,实在是太难走了!”正在田里忙农活的八宝镇河野村委会大弄村村民罗兴平高兴地说,自从州纪委监委驻村干部来了以后,帮我们修路,现在水泥硬化路直通到各家各户门口,非常方便。

图为:州纪委州监委驻村工作队发动群众投工投劳维修公路

大弄村是河野的一个苗族村赛,全村有13户共62人。原来进村道路有近一公里泥巴路,尤其下雨天村民出行极为不便,“出行难”一直是困扰村里发展的一大难题。州纪委监委驻村工作队了解此情况后,积极向上级部门协调项目,对进村道路实施路面硬化。如今,一条崭新的水泥路直通到村里,化肥种子运得进来了,山货运得出去了,这条路已成为大弄村的民心路、致富路。

“路修好了,大家非常喜欢,十分爱惜这条路,群众也养成了爱干净的习惯,经常自发组织清扫,从主干道到村内入户路都干净整洁,我们村也由过去的‘脏乱差’村变成了如今的‘美丽村’。”大弄村小组长罗金德说道。

“前久,我们河道村小组进村路因山上的碎石经常滚到路上,给群众出行带来极大安全隐患。我跟村里的党员商量,由在家的党员和小组干部出一天义务工,把挡墙砌起来,消除安全隐患。”河道村小组长韦金前说,出工当天,一位村民得知要修挡墙,跑回家把自家的挖掘机开来帮忙。

这种事,发生在以前的河道村小组是不可想象的。

河道村小组曾经是河野村委会最难管理的村庄之一,这里人居环境差,到处又脏又乱,马路上牛粪、鸡屎、鸭粪随处可见,垃圾到处乱扔。“一开会就吵架,干部散,群众不积极”是当时该村干群关系的真实写照。在州纪委监委驻村工作队的带动下,村党员干部积极投身于村里的公益事业,为民办了许多好事事实,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久而久之,改变家乡面貌的内生动力被激发,大家积极性也提高了。如今,该村小组已大不同,村庄干净,干部心齐,党员有干劲,群众有奔头!

强组织,固“堡垒”,让每个党员成为“一面旗帜”

自定点帮扶广南县八宝镇河野村委会以来,州纪委州监委主要领导和机关干部,相继到村里调研10余次,深入农户家中拉家常,访民情,问民需,找出制约村内发展的难点和堵点,瞄准短板,出主意,找准方向。同时,州纪委监委专门成立了乡村振兴定点帮扶领导小组,选派优秀干部到河野村开展定点帮扶工作。

一个支部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是“一面旗帜” 。驻村帮扶组进驻河野后,以建强基层组织,打牢党在农村基层根基入手,针对河野村党总支党员队伍青黄不接,年龄结构老化等问题,对散漫干部“动真格”,为想干事党员群众“撑腰杆”,重塑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我们先投入5.6万元对村委会办公场所进行改造,设置宣传栏,建立和完善党员联系群众、学习教育、党(村)务公开、“三会一”课等规章制度。”州纪委监委驻河野村委会第一书记、工作队长陈树培说道,从村总支的“三会一课”抓起,帮助和指导各支部定期召开支部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推动组织生活正常化,听取党员心声,让党员找回“家”的归属感。

同时,州纪委监委还组织困难党员考察学习桑蚕、家禽养殖技术,为发展对象提供人参果种植技术指导。经过一系列的重整重塑,如今这里多数党员已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骨干力量。在党组织的感召下,先后有19名青年群众主动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这是过去五年的总和。

图为:州纪委州监委驻河野村委会第一书记、工作队长陈树培在“新思想夜校”为该村党员干部讲党课

驻村工作队针对基层党员群众白天忙农业生产,晚上有空闲时间实际,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工作,通过开办“新思想夜校”,组织党员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集中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的历史、听微党课。

“这样的形式非常好,好多年没有在晚上集中学习了。”河野村召南村小组党支部书记王佩明说。“虽然每个党员都发了几本党史学习教育的书,但大多数没有翻过。通过集中学习和讲解,解决了我们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已经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的河野村小组组长蒙远志说,都说脱贫攻坚后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但怎么个振兴法,一直搞不清。这次参加“新思想夜校”学习,基本搞清楚了。

通堵点,解民忧,一个难题一个办法解决

群众利益无小事。多年来,河道村小组的进村道路狭窄,一条3.5米宽的路只能勉强通行一辆农用车,一旦对头来车就没法错开。以往两车相遇只能靠一辆车在狭窄山路上倒行数百米错行,每年因错车导致的车祸多起,村民急盼解决这个问题。为此,驻村工作队从有限的驻村经费中挤出1万元作为启动金,发动群众通过筹资筹劳方式解决修路资金不足问题。于是,村民有钱的出钱,没钱的就出力,在党员干部带领下,一个月内修筑了7个错车道和一个300余平方米的停车场。堵点打通了,村民出行有安全保障了,群众脸上写满了笑容。

猛俄村小组是一个缺水较为严重的村庄,尽管清澈见底的八宝水库距村子并不远,可村民守在“大水缸”旁却没水喝。因没钱修引水管道,村民生活用水全靠抽地下水,遇到干旱年景,地下水位下降,饮水更难得保障。为解决猛俄村群众饮水难题,驻村工作队协调水务部门,研究规划从八宝水库铺设管网凿洞穿山的可能性。目前,水务站已完成水准测量,引水工程正开展高差测量和可行性分析。

早晨的太阳升起,在猛俄村的一块地头,村民劳广能正在查看他新栽的樱花树,他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逢人就说:“你看,新栽的这一大片樱花都成活了,明年你再来就可以看到樱花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美化绿化村庄,驻村工作队筹资3万余元,购买500余株樱花树、协调400余株华山松,在河道、猛俄、里乍三个村小组种植。

河野稻田众多,这里水稻种植历史悠久,那候芒、云辉290等大米品质好,产量高。可因产销信息不对称,导致农民种出的优质大米也卖不出好价钱。为此,驻村工作队与单位的工会直接对接,让大山里优质大米等农副产品“直销”到单位职工的餐桌。后期还将帮助农民注册合作社,让农户以“抱团取暖”方式打开销售市场增加收入。

针对家庭困难群众,驻村工作队带着村干部一村一村排查,一户一户核对,找问题、补短板、强弱项,经民主评议、村内公示、乡镇审核和县级备案等程序,将谭中改等27户群众纳入监测对象,确保每一户困难家庭都能享受帮扶政策。

“驻村工作队将有针对性开展工作,一个难题用一个办法去解决,努力带领山区群众一起致富奔小康,尽快实现乡村振兴”州纪委监委驻河野村委会第一书记、工作队长陈树培对下步工作有十足的把握。(黄建高 聂赞全 张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