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巡视巡察

砚山:“智慧喇叭”签出的《协议书》

来源: 文山州纪委州监委 发布时间: 2022-08-09 13:43

“砚山县委巡察组来啦!如果当地干部存在工作不负责,不帮解决问题、一个推一个、今天推明天等问题的,欢迎阿舍乡的广大父老乡亲如实向县委巡察组反映……”

在阿舍乡阿舍村的某个赶集日,熙熙攘攘的街道旁,出现了这样一个“智慧喇叭”帮宣传、工作人员忙解答问题着的特殊摊子,众多村民们把这个摊子围得水泄不通,一边听着喇叭里轮流播放的地方方言和苗、壮、彝三种民族语言的宣传广播,一边兴致勃勃地讨论着手头上的红色宣传单。

这是砚山县委第二巡察组为了提升宣传实效,在阿舍乡阿舍村赶集日最热闹的三叉路口设置的宣传点,以接地气、贴实际的“1+3”四种话语广播的方式,向广大村民们开展反映问题途径、受理问题类型、办理限时等相关巡察业务知识宣传。

三天后,在进驻阿舍乡开展第三轮巡察的第二巡察组的办公室里,迎来了这样一位客人——

“你们好!请问这里是县委巡察组吗?”一个低微的声音响起。巡察组的同志接待了这个肤色黝黑、长像憨厚的中年庄稼汉子。

“我听见广播里用我们苗族话广播‘巡察组来了’,我有个事儿想和你们反映,希望你们能够帮助解决。”他搓着手局促地坐下来,有些不安。

巡察组的同志先是为他给他倒了杯水,安抚了他的情绪,再让他慢慢说。

原来,这位反映问题的王大哥与邻居杨某某,因为进出王大哥家的巷道部分土地归属问题,展开了长达七年的“拉锯战”。年初,阿舍村及阿文寨村小组的村干部曾帮助两家协商,要双方各退一步达成协议,当时双方同意,但此后村干部却工作拖沓,未及时召集两家写下协议,导致杨某某反悔。这迟迟没能解决的纠纷就成了王大哥的一块心病。

“这件事你们能帮我解决吗?”王大哥眼巴巴地看着巡察人员。

群众利益大过天,更何况如果解决不好,王大哥家的拖拉机就会因为巷道过窄无法驶入家中,无形增加了被盗、被损毁的可能性。

“大哥,你放心,我们了解清楚情况后一定帮你协调解决!”

听到这一句肯定的答复,王大哥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次日,巡察组分别到阿舍村委会和阿文寨村小组核实情况。

“确实有这么回事,可是组上事情多,一直忙,就没能让他们两家坐下来签协议。”阿文寨村小组组长尴尬地挠着头。

“再忙,连坐下来签个协议的这点时间都挤不出来吗?”巡察组组长的脸沉了下来,严肃地批评了对方,“本来开了个好头,却成了‘烂尾工程’,收不好场!”

在巡察组的督促下,村干部积极履职尽责,做通了杨某某的思想工作,遵照年初的口头约定,一个星期后在村小组活动室内,王大哥与杨某某在《人民调解协议书》上郑重地签下自己的名字,一场长达七年的纠纷终于尘埃落定,王大哥如释重负地松了口气。

“我们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人还有一部分不识字,听不懂普通话,甚至听不懂汉族的方言,只认本民族语言,用‘智慧喇叭’进行宣传,才能照顾到这一特殊群体。”第二巡察组组长介绍,“我们继续把‘转作风’作为巡察工作的重中之重,盯牢抓实基层干部不担当不作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整治,切实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促使村‘两委’班子来一场彻头彻尾作风革命、效能革命!”(王敏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