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湖海在心,新年愿景如初。岁末年初,几欲提笔为这一年画上句号,又恐词不达意而几次停笔。
去年3月,我从县委巡察办调入县纪委监委宣传部工作,面对新的领域、新的挑战,能不能胜任这份工作?做不好怎么办?带着些许的自我怀疑,我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纪检监察宣传干部,我深知,笔和相机就是我们的“器”,需要依靠它们来记录、传播正风肃纪反腐正能量,但作为宣传“小白”的我,在不熟悉纪检监察业务的情况下,如何找到宣传点、写好宣传稿,是我面临的第一个难题。
为尽快适应岗位、转变角色,我找来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文件、资料,认真学习了监督执纪范围、方式方法、工作程序等。除了理论学习外,坚持到监督一线收集素材,主动跟随监督检查组外出开展工作。很快,在随组外出监督的过程中找到了第一个素材,整理成稿后满怀期待的投出了第一篇稿件,结果可想而知,由于宣传报道的“点”把握得不准、文章没有新意,并没有被上级媒体采用。
我深知,练好笔力是干好宣传工作的“看家本领”,于是,将读稿作为每日功课,选取已刊登的优秀稿件,反复学习文章的选题、框架结构、遣词造句和作者意图,捕捉当前纪检监察宣传的重点和中心,收集、归纳本县的好经验、好做法,确保自己采写的稿件不“跑偏”“离题”。每完成一篇稿件,我都字斟句酌、通篇推敲,反复修改完善,不断提高文稿质量。
“第一张构图不行,另外一张场景与主题不符……”很快,我遇到了第二个难题:不会拍照!
“多参考中纪委网站选用的图片,拍照的时候可以提醒相关人员配合……”工作中,前辈们耐心地给我指导,我也抓住各种机会,从相机的参数设置到场景选择、构图等强化学习,用心用情拍好每一张照片。
“你问的这些我前面说过了,不想再讲。”第一次去采访对象,面对我的提问,他表现得很不耐烦。还好有同行的前辈“力挽狂澜”,采访才得以顺利进行,在她抽丝剥茧的访问中,受访者交代了更多的违纪违法心路历程。
“采访是为了帮助违纪违法人员认清自己的错误,同时用他们的案例去警醒、挽救更多人,有的问题要‘开门见山’直入主题,有的需要‘带入感情’直戳痛点。”采访结束后,前辈语重心长地和我说道。
采访结束后,我内心久久不能平复,既折服于前辈的采访技巧,又深受警示,还倍感纪检监察宣传工作重任在肩、使命如磐。我们的文字和镜头不仅是传播廉政好故事,更要传递廉洁正能量,让每一段文字、每一张照片、每一个视频都成为汇聚“三不腐”强大力量的涓涓细流。
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回望过去的日子,深切体会到了基层宣传工作者的不易,我也深知,前路还有很多个“难题”等着我,但我相信只要勤学不辍、笔耕不息,练就勤快的“脚力”、敏锐的“眼力”、灵活的“脑力”、扎实的“笔力”,“难题”都能一一击破,将廉洁故事讲得更“出彩”,让廉洁声音唱得更响亮。(马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