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派驻监督

派驻纪检干部要当好“四大员”

来源: 未知 发布时间: 2018-09-04 11:14

实现派驻监督全覆盖,是党的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新的形势任务赋予了派驻机构新的职责使命,要求派驻干部发挥“派”的权威和“驻”的优势,强化“两个责任”的落实,不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作为派驻干部,根据党章党规的规定和要求,履行的是监督的再监督职责,日常工作不外乎事前预防、事中监督、事后查处等三个环节,而围绕这三个环节就应当好“四大员”。

先学一步,当好党纪法规“推广员”。给人一滴水,自己要有一碗水。监督者首先要知晓党的重大理论和方针政策,熟练掌握党纪法规,敢当顺手拈来的“活字典”,方能指导和监督被监督对象要做什么、怎么做,做得怎么样。因此,监督者只有善学先学,学深悟透,夯实理论功底,才能熟练驾驭手中的“武器”。反腐倡廉重在预防。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重典治乱、重拳反腐,反腐败斗争取得了压倒性态势,反腐倡廉“三部曲”中“不敢腐”的震慑作用已经实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高瞻远瞩,对反腐败斗争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作出了科学判断,因此反腐倡廉仍然任重道远,必须持续深入,当下的着力点就是要构建“不能腐”的体制机制和“不想腐”的长效机制。“不能腐”要靠有效的体制机制来制约权力运行,让权力行使置于“阳光下”,因势利导进一步扎紧制度的“笼子”,让想腐者伸不了手。而“不想腐”则要通过学习教育转变人们的利益观和价值取向,使之回归于理性思维,让纪法的威严渗透到人体的每一个细胞之中,增强自身“免疫力”,树立正确的用权导向和价值取向,让人对法纪心生敬畏、不想越过“雷池”,最终达到治本功能。派驻干部要进一步苦练内功,身体力行当好政策理论和党纪法规的宣传员,使被监督对象知底线、明红线,自觉把手中的公权力置于纪法框架内,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指导被监督部门抓好廉政风险防控,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督促抓好日常学习教育和警示教育,从小处严起,持之以恒纠“四风”,不断筑牢思想道德防线,引导干部职工从被动接受监督到自觉遵规守纪转变。

向我看齐,当好严于律己“示范员”。打铁还需自身硬。监督者要求被人做到的自己要首先做到,要求别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始终成为遵纪守法的标杆。要时刻照镜子、正衣冠,随时修正自己的言行,敢于把自身亮于“聚光灯”下接受万众监督,避免因自身“灯下黑”使党纪国法在被监督对象中成为“纸老虎”和“稻草人”。首先,要当好驻在部门的职工一员,让威信从点滴树起、从小处立起,平等相处而不高高在上,善接“地气”,“监听”社情民意,掌握思想动态。其次,要正确演绎“运动员”和“裁判员”的角色。纪检组长进入驻在部门班子成员是顶层设计的制度性安排,是党内的班子成员而不是行政班子成员,在班子内主要是履行监督职责充当“裁判员”,参与决策是为了监督,而不是真正意义上决策者角色。要善于调整自己的角色定位,该说什么话、该表什么态一定要拿捏好分寸,适时修正职权运行“航迹”,不迷失方向。不要忘乎所以丢了本职成为名不副实的“运动员”。在工作分工上,要严格按照派驻改革方案的规定,行使专责监督,不分管驻在部门具体业务,避免不务正业造成监督职能弱化。再次,要严守规矩。纪检组长虽然是驻在部门班组成员,在经费收支上严格把关提建议,避免违规违纪。不能因违规分配福利你有我有全都有就睁只眼闭只眼,同流合污当糊涂人,昧着良心置法纪于不顾。项目安排和物资采购上,严格审批程序,力戒独断专横个人说了算,造成优亲厚友、假公济私等隐形的腐败问题。人事安排上严格把好廉政审查关,防止“带病提拔”和违规提拔。纪检组长不得无原则地干预被监督部门的人事安排,更不得受人之托和凭个人喜好推荐干部人选,避免给部门人事安排造成困扰。

擦亮眼睛,当好纪律执行“侦察员”。派驻机构是永不撤走的“巡察组”,发挥着“探头”和“前哨”作用。派驻干部与被监督对象在一幢楼上班“一口锅里吃饭”,近距离监督赋予了派驻机构天然优势。要像护林员一样经常开展“巡山”,紧盯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发现“病虫害”及时对症施药,防止传染扩散,发现“火点”及时消除,发现重大“火情”及时上报处置。要处理好与驻在部门班子和干部职工的关系,当好“卧底”,对遵规守纪的要有笑脸,对不听招呼的当然要横眉冷对,铁面执纪。要树立一家人思想,让干部职工从思想深处认为监督是对自己的保护和爱护,赢得广泛理解支持配合,而不是躲避对抗。工作中要切记动辄盛气凌人、狐假虎威的不良作风,避免干部职工把派驻干部当“外人”或“敌人”,导致干部职工不配合、不支持,该了解掌握的情况被掩盖和捂住,造成“情报”断线。

严肃执纪监督,当好政治生态“护林员”。首先,加强党内监督。加强对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和“三重一大”集体决策事项的监督,规范民主程序,净化党内风气,维护良好政治生态。其次,充分运用监督执纪问责“四种形态”守护“森林”。正确处理“树木”与“森林”的关系,运用第一种形态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常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扶歪树”;运用第二种形态除虫杀菌“治病树”;运用三、四种形态严肃开展执纪审查和监察调查“拔烂树”。第三,纪法面前人人平等。派驻干部一定要打开心结、消除顾虑,冲破人情关束缚,严肃执纪而不感情用事,不能随意乱开口子形成毫无休止的下不为例,让监督执纪问责一视同仁,维护纪法的威严。(驻州政府办纪检监察组组长 冯世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