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廉政文化 > 镜头·手记

【纪检人•手记】遇见北大

来源: 未知 发布时间: 2018-08-13 03:34

今年七月,我有幸到北京大学进行为期五天的学习培训。北大一直是我神往的思想学术殿堂,这次培训时间虽短,但得以零距离感受北大人、北大景,收获颇多。

初进北大,感受到的是扑面而来的厚重,厚重来自于曲径通幽的风景,来自于古朴端庄的建筑,来自于层出不穷的大师,来自于兼容并包的气度,来自于虽俞百年却不知疲倦释放出来的活力与激情。

天公作美,五天的时间,一天小雨,四天晴热,让我得以在北大经历风雨和烈日,漫步北大,无论是细雨淅沥还是烈日高照,都是一种幸福的体验。撑一把伞,可避风雨,可当烈日,但挡住了物理的天空,却打开了心灵的窗户。

打一把伞在霏霏细雨中更让人想入非非,想哪一条小径,细雨绵绵中,曾经飘过油纸伞下王国维轻灵的脚步,和他一路吟诵的缠绵诗句;想未名湖畔哪一棵垂柳下,微雨轻抚,站立过海子孤寂的身影,正酝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绝唱;想湖光塔影,春燕衔泥,夏柳扶风,秋蝉吟唱,冬雪皑皑,一季一风韵,一步一景观。然风景依旧,人已天涯。

打一把伞在炎炎烈日下更让人激情四溢,眼光所到,都让人油然而生对北大胸怀天下、自强不息精神的敬畏。一百多年前,光绪皇帝对京师大学堂的学生说:朕为什么坚持要开办这个京师大学堂,就是希望在座诸君,以国家强盛为己任,不骄狂,不自卑,正视现实,发愤图强。这一句话,定下了北大的“以国家强盛为己任”“发愤图强”的总基调。百年来,无论朝代更替,不管战乱侵袭,北大人始终以报国、自强为宗旨,树立起民族精神的标杆和爱国报国的丰碑。在积贫积弱的旧中国,是北大人打开了一扇窗,让民主和科学的清风吹进神州,为民族复兴点亮了一盏灯;在屈辱交织的乱世,是北大人扛起了一面旗,走上街头,发动了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拉开了序幕。不管贵贱,无问西东,北大兼容并包的气度,容纳了学识渊博的大儒,也容纳了学历低浅的爱国才俊,使每一个想为民族独立、为国家富强而抗争的人得以和北大产生交集,他们或挑灯看剑、或奋笔疾书,用自己的锦心绣口和生花妙笔开风气之先河,播自由之火种,引追求之步伐。沧桑巨变,世易时移,改变的是一年年新面孔送走老面孔,不变的是北大家国天下的情怀和中流砥柱的担当。

作为最基层的纪检监察干部,此生有幸以一种特殊而又短暂的经历与北大产生联系,这是命运的垂青,纪检干部作为纪律部队的属性,和北大绵延百年的家国情怀、担当精神、批判意识,竟然是如此的相似和契合!基于此,与北大的联系就变成不仅是形式上有关联,心灵上也有了认同和归属,只有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处处以北大精神为指引,时时以北大精神为标杆,学习不松,工作不止,自强不息,不辱使命,不负北大,不负自己。(砚山县纪委监委   范云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