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廉政文化 > 镜头·手记

手记丨我的“巡”路历程

来源: 富宁县委巡察办 发布时间: 2025-08-29 15:31

时光如流水般静静流淌,转眼间,我在巡察组工作已满一年。这一年来里,我先后参加了3轮巡察,从“乡村一体巡”到巡察“回头看”,再到“一拖二”巡察,每一次任务都是全新的挑战。回望这段历程,从最初的茫然无措到如今的从容应对,我在巡察的熔炉中不断淬炼,收获了成长,更坚定了信念。

2024年4月,初到巡察组时,我的脑海中充斥着无数疑问:“巡察工作是什么?”“该怎么开展?”“要达到什么效果?”面对陌生的领域,我像一张白纸,既期待又忐忑。

“小农,学懂这份‘巡察宝典’,你就能上手了!”熊副组长笑着递给我一套县委巡察办编印的丛书。接过《应知应会》《制度机制》《实务操作》《宣传写作》四本沉甸甸的书,我如获至宝。那些日子,我把它们当作“口袋书”和“案头书”,反复研读。书中详实的理论、鲜活的案例,为我揭开了巡察工作的神秘面纱。我还找来往轮巡察报告,对照学习,努力为即将到来的巡察实战储备知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盛夏时节,我随巡察组进驻者桑乡,开启了第一轮巡察实践。

“巡察组联络员不仅要做好沟通协调,还要负责‘第一聚焦’方面的问题查找。”张组长的叮嘱让我明确了方向。于是,我埋首于成堆的资料中,逐页翻阅、逐条梳理,生怕漏掉任何蛛丝马迹。组里的前辈们手把手教我,听取汇报前要提前沟通框架,压实党委自查责任;个别谈话时要敏锐捕捉细节,挖掘问题线索;接待信访群众则需耐心倾听,如实记录,分类移交……每一个环节都需严谨细致。

最让我触动的是巡村组的同事们。他们顶着烈日,跋涉在乡间小路上,走进农户家中、田间地头,与群众促膝长谈,带回最真实的一手资料。夜晚,大家又聚在一起复盘,梳理问题清单。这样的日子周而复始,办公室的灯常常亮到深夜。

艰辛的付出终有回报。第一次巡察结束后,我逐渐掌握了快速锁定问题的方法,从工作总结、民主生活会材料中捕捉履职差距,再通过谈话、走访予以印证。这些经验在后来的工作中屡试不爽。

巡察不仅是政治监督,更连着民心。2024年7月的一个清晨,我的微信弹出一条消息,“感谢巡察组帮我解决了工伤赔偿问题!”发信人是者桑乡安哈村的苗大叔。他的妻子在高速公路养护基地工作时受伤,却迟迟未获赔偿。通过“码上巡察”平台反映后,我们迅速交办督办,最终帮他讨回了公道。

类似的场景还有很多。百民村的韦大叔拿回被拖欠的护路员工资时,激动地拉着我们的手连连道谢;青龙坪村村民反映的饮水难题在巡察推动下得到解决……每当看到群众脸上的笑容,我就更加明白巡察工作的意义,它不仅是查找问题,更是为民解忧的桥梁。

这一年的“巡”路,有汗水,也有困惑。我曾因压力而动摇,但每当想起苗大叔的感谢、韦大叔的笑容,内心便重新充满力量。巡察工作让我深刻体会到,只有扎根基层、贴近群众,才能真正发现问题、推动整改,让全面从严治党成果惠及百姓。

这条路,我会坚定地走下去。(农文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