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清风廉政 > 理论探索

打好作风建设的攻坚战和持久战

来源: 未知 发布时间: 2016-01-14 03:43

西畴县纪委 杨武文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指出:“作风建设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必须抓常、抓细、抓长,持续努力、久久为功。各级党委要把作风建设紧紧抓在手上,持续抓好各项整改任务的落实,绝不允许出现“烂尾”工程,决不能让“四风”问题反弹回潮”。

  改进作风,必须坚持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改进作风实质是对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坚持与回归。当前,一些党员干部突出存在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等不正之风,不仅恶化了政治生态,还败坏社会风气,“如果不坚决纠正这些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和人民群众隔开,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这就要求我们做到:一是坚持群众观点。党员干部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群众立场,以群众答不答应、高不高兴、满不满意为衡量标准,群众所盼即施政所向,任何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必须围绕和体现尊重民意、集中民智、体现民利这一政策宗旨。二是坚持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去的群众路线。改进作风不是喝白开水,吃窝窝头,不搞从旧的形式主义到新的形式主义,而是密切联系群众,增进党群干群情感,与群众共命运心连心,坚持发展为了群众,发展依靠群众,发展成果与人民共享。三是巩固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成果。以经常性的教育,夯实坚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之基,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荡涤非分之想,摒弃不实之举,纠正不正之风。

  改进作风,必须坚持开源节流,管住权力。“兴家犹如针挑土,败家好似浪淘沙”;“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从某种意义上说,历朝历代的兴衰史就是艰苦奋斗与奢侈挥霍的交替史。目前某些公款挥霍浪费行为败坏党风政风,腐蚀党和政府公信力,成为滋生不正之风的温床,广大群众对此深恶痛绝。奢侈挥霍行为一日不除,党风政风难以根本好转。改进作风,就要开源节流。厉行节约,严控三公经费,一要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建立现代财政预算制度,细化预算报告,强化预算审查监督力度,捂实财政“钱袋子”,拧紧消费“水龙头”;二要推进党务政务公开特别是三公经费公开,开支款项不仅公开到类、款,更要公开到项、目等科目,让人大代表、群众看得见、看得进、看得懂,真正发挥监督效力,让三公消费隐形的推手无所遁形。改进作风,就要管住权力。无论是享乐主义、形式主义,还是官僚主义,这些不正之风的根源是权力缺乏有效制约。要加快构建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运行机制,做好权力运行的“分解动作”,避免权力过分集中,防止权力滥用,坚决铲除不正之风的土壤。只有真正管住了“钱”和“权”,奢侈享乐之风、慵懒散空之风才能有效遏止,艰苦奋斗之风,求真务实之风、密切联系群众之风才会大力刮起,党员干部作风才会真正好起。

  改进作风,必须坚持领导带头,率先垂范。领导带头抓住了改进作风的“牛鼻子”。领导干部特殊的引领示范作用,决定了改进作风的成效乃至成败。这要求领导干部不仅要带头“ 喊嗓子”更要带头“甩膀子”。一是带头学习。改进作风的八项规定,体现了中央的施政方向。领导干部作为某地区某部门的主政之人,肩负着落实中央决策的重要责任,只有领导干带头学习,下级才可能跟着学,只有领导干部带头真学,贯彻和指导才能更准确、更显说服力。二是带头落实。“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中央出台改进作风八项规定,各地纷纷开会传达落实,纷纷出台文件,规定从八项到十几项甚至二十几,如此难免落入了以文件贯彻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的嫌疑。贯彻八项规定贵在行动、在领导带头,领导干部带头诸如减少出席活动、少开会、开短会、多讲实话、少讲空话,比任何文件任何会议更具效力。三是带头反对特权。反特权有利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有利于改进作风。领导干部应带头执行公务用车配备及使用规定、带头执行领导干部住房标准、带头约束亲属及身边工作人员,带头抵制食品特供等,以实际行动带头反对特权,以“官”念平淡化、权力平等化实现自身平民化。唯如此,领导干部的硬气、底气、正气才会油然而生,党员干部才会服气、顺气、跟气,改进作风才能事半功倍。反之打着手电筒式的“对别人马克思主义,对己自由主义”的双重标准,必定说话没人听、没人信,办事没人从,改进作风只能一厢情愿。

     改进作风,必须坚持强化监督,形成监督合力改进作风不能只靠“自觉”“自制”,更靠强力的外在监督。要整合组织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监督手段,建立多层次的监督体系,形成监督合力,让不正之风不能、不敢横行。一是组织监督。要进一步完善组织监督体系,将改进作风情况纳入干部考察、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绩效考评指标,强化干部任用、廉政考核、绩效赏罚的杠杆效力;要整合构建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等多重监督网,进一步挖掘和发挥“同体监督”的潜力及作用。二是群众监督。不正之风的顽固性、反复性和隐蔽性,决定不能只在某部门单打独斗,需广泛发动和依靠群众。依靠群众力量,不正之风“潜伏”再深、“马甲”再多也能发现、识辨。发挥群众监督作用,一方面要切实尊重群众监督权,并从法律层面予以保障落实,另一方面要搭建如效能投诉、行风评议、网络举报等群众监督平台,引导群众积极参与。三是网络监督。网络监督的雀起,“雷冠希”“表哥”“房叔”等一批官员应声落马,彰显了网络监督的高效。在网络“放大镜”下,原本一双眼睛盯的变为了成百上千只眼睛在盯,如影随形的监督极大提高了被发现率和风险,使得一切不正之风难逃法眼。正确对待和科学运用网络监督,才能做好改进作风的“长”“常”二字文章。

     改进作风,必须坚持制度保障,强化制度刚性。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改进作风就是坚持制度保障,扎紧制度“篱笆”,增强制度刚性。一是加强顶层设计。中央层面应建立健全落实和惩治的制度框架,适时把改进作风的八项规定有关内容写入党纪国法,并完善配套制度,明确违纪责任和处理标准,让地方和基层监督和惩治违反八项规定行为有法可依,有规可循,做到不纵不枉不偏。二是完善实施细则。“宁可过于明细,不可失于粗疏”,只有细化,才更具操作性和针对性,才能有效避免“牛栏关猫”的现象。惩治机制应尽可能细化量化,力戒大而化之、笼而统之。各地应紧贴实际拟定出更接地气“水土皆服”的实施细则,确保用得上、守得稳、管得住。三是增强制度刚性,防止“破窗效应”。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对制度的执行如果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制度的强制力、刚性将会消失殆尽,成为摆设。各地纪检监察机关要把加强对落实改进作风的八项规定的监督检查作为经常性工作开展,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紧抓好、抓出成效,善始善终、善做善成,防止虎头蛇尾。对落实改进作风八项规定搞变通、打折扣、做选择特别是顶风违纪的要严肃惩处,决不姑息、绝不手软,让制度和规定真正成为“通上电”的“高压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