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组织的关心和提醒,不仅帮助我们分析了资金管理上存在的制度监管漏洞,还为我们指明了改进的方向和重点,今后我们一定采取措施强化资金监管和使用。”日前,针对富宁县田蓬镇对资金监管不力、村集体资金管理混乱等问题,县纪委监委对该镇主要领导和相关负责人开展谈话提醒,受教育干部当场表态。
近年来,该县纪委监委始终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立足抓早抓小,坚持关口前移,做到提醒在前、教育在前,把精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贯穿党员干部日常监督、管理、教育工作中,综合运用政治监督、专项巡察、日常调研等方式经常性地开展“政治体检”。通过批评教育、约谈提醒、谈话函询等措施,对党员干部在思想、作风方面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做到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及时将问题遏制在萌芽状态,防止“小病”变“重疾”。今年以来,共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处理234人次,其中运用第一种形态158人次,占比67.5%。
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既要找准、谈清问题,也要由表及里、辨症析因。为确保精准运用“四种形态”,切实指到“点”上、戳到“痛”处,该县纪委监委因人施策、对症下药。谈话前针对人员岗位特点,制定谈话方案和问题清单,梳理出谈话要点,明确“必谈”和“详谈”内容。同时,该县纪委监委各派驻(出)机构、各乡(镇)纪委充分发挥“嵌入式”“贴身式”监督优势,加强对党员干部廉政风险点排查及日常工作的常态化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咬耳扯袖”。
为防止“第一种形态”流于形式、“一谈了之”,该县纪委监委注重做好运用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的后半篇文章。通过室组地联动,对给予“第一种形态”处置的当事人不定期关爱回访,围绕疏通被处置人员的思想堵点深入开展谈心谈话,鼓励他们放下思想包袱、重拾干劲,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工作,达到警示震慑和关怀爱护双重效应。对问题认识不深刻、整改落实不到位的,搞形式、走过场的,坚决严肃追责问责,推动“第一种形态”成果落地见效。(闫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