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左翰嫡
日前公布的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0月,全国共查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3465起,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5479人,释放了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一抓到底、坚决纠治的强烈信号。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阻碍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浪费国家资源,割裂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驰而不息推进作风建设,以钉钉子精神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一些多年未除的顽瘴痼疾得以铲除。
一方面,文山会海、督查考核过多过频等“常见病”得到明显改善。围绕精文减会,党中央以上率下,从源头控制总量,严控会议活动规模规格,一些会议以电视电话或视频形式召开,使党中央决策部署直达基层一线。各地区各部门划出一系列“硬杠杠”,其中,江苏省明确提出,省委省政府政策性文件字数原则上不超过5000字;甘肃省纪委监委专门制定办法,要求原则上每月最后一个完整周为“无会周”,确保全年不少于8个“无会周”。
围绕规范“督检考”,贵州省纪委监委在10个县(市、区)建立联系点,定期收集基层单位接受上级督查检查考核情况,着力发现并纠正重复督查、过度考核、打造“经典调研路线”等问题。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年底,中央和国家机关、省区市文件数量比2018年总体减少50%以上,会议数量减少65%以上,督查检查考核事项数量总体降幅达90%以上。
“近几年,很多重要的会都是省里一竿子插到底,迎检次数也少了,直接服务群众的时间翻了一番。”一名沿海地区基层干部告诉记者。
另一方面,会议“线下变线上”、文件“红头变白头”以及“数字形式主义”等“新变种”得到遏制。
在浙江,宁波市纪委监委采取无记名方式,直面基层干部、群众、企业征集情况,打通各类隐形变异问题的反馈渠道;福建省厦门市纪委监委会同相关职能部门开展“指尖上的形式主义”专项治理,已下架或关停235个政务新媒体,解散3234个工作群,取缔57个网络投票。
此外,对部分党员干部摆架子、耍特权,不作为、乱作为、假作为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各地各部门坚持露头就打、严肃问责。2021年1月,“大连卢书记”话题引发关注,当地纪检监察机关立即跟进,经调查核实,相关责任人受到应有惩处,群众拍手称快。
“坚持问题导向、强化源头治理,是近年来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取得成效的关键所在。”山东省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副主任庄斌分析,以山东此前开展的村(社区)“牌子多”问题集中整治为例,通过一线察访了解到牌子数量多、种类多、形式多、虚名多等具体问题后,深挖顽疾成因,发现症结在于一些上级部门热衷于“痕迹管理”,督导检查脱离实际,评比考核过于注重形式。
此后,山东省对症下药推进整改,6.5万个村(社区)共清理各类机构、制度牌子190余万块。
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过程中,问责利器发挥着重要作用。党的十九大以来,截至2022年8月底,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27.3万个,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41.0万人,其中给予党纪政务处分24.3万人。
“既动真碰硬抓问责,倒逼责任落实,形成有力震慑,又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激励担当作为,同时加强教育引导和警示教育,促使党员干部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破除‘官本位’,树立正确权力观、政绩观。”庄斌说。
四川大学党内法规与廉政治理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张洪松分析,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成果具有三方面重要意义:“对于基层干部来说,卸下不必要的负担,就可以有更多精力真抓实干;对于群众来说,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党员干部作风越实,解决实际问题的成效越明显,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越紧密;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层面来看,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精准施治,消除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过程中的一些偏差、温差,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国之大者’提供了保障。”
持续深化纠治“四风”,重点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明确要求。
“首先要从政治上看。”张洪松说,必须清醒看到,当前部分突出问题树倒根存、土壤还在,要从把握新时代新征程使命任务的高度,既解决观念上的问题,又强化刚性制度约束,抓常抓长,推动广大党员干部以过硬作风干事创业。
庄斌建议,不断将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引向深入,需要多点发力:“一是找到本地区本部门的具体切入点,把整治工作和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减轻基层负担紧密结合起来;二是紧盯‘关键少数’,推动各级‘一把手’带头改进作风,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行业部门监管责任同向发力;三是坚持纠建并举,持续优化工作落实、考核奖惩、督导指导机制,不断增强治理效能,提高纠治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