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清风廉政 > 清风文苑

“我”和我的祖国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评析

来源: 文山州纪委州监委 发布时间: 2021-09-10 16:07

从古至今,中国人骨子里都有一种相同的文化基因——传承。也可以说传承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且传承不单单是指文化和情怀,更是一段历史和一种精神。古代大多以文字做传,到了近代,摄影术开始流行起来,如今除了使用文字、图片之外,人们还擅长使用影像。《我和我的祖国》是一部典型的献礼片,让人很惊喜的一个亮点是它体现了传承的文化基因,把中国历史上7个高光的时刻: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84年8月8日,中国女排奥运会夺冠,首获世界大赛三连贯;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2016年11月18日,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2015年9月3日天安门阅兵及2017年7月30日朱日和阅兵女飞行员护航,通过影视化的表达,讲述了一段历史,传递了对国家、民族的自豪之情,传承了伟大的爱国精神。此外,这部影片带来的惊喜还很多,也不再一一赘述,只选取几个本人比较喜欢的故事,略作阐述,浅谈感受。

故事一:《前夜》

1949年9月30日,大典举行的前一天,工程师林治远为了确保电动升旗方案万无一失,计划着进行最后一次试验。搭建同比例缩小的模型,呼吁群众用红绸子支援凑出了国旗,找到小号手吹奏国歌,尽可能模拟还原了升旗的场景,一切准备就绪,却在试验中出现了问题——旗杆顶部的阻断球裂开了。整个片段便围绕着制作新的质地更坚硬的阻断球而展开,以卡点倒数的方式,借助第三人称的视角讲述了开国大典的前夜。

现在回想起来,感官仍留有观影时看到林致远遇到重重困难时的紧迫,也为片中的群戏深深感动。在10月1日02:10,距离验收时间还有3小时50分时,为了解决制作阻断球原材料匮乏的困境,技术员梁昌寿爬上了屋顶一遍遍向街坊领居呼喊,请求支援。就在众人觉得希望渺茫之时,群众们纷纷带着各式物件边走边询问着来到大典筹备处,一个个的灯笼把夜空点亮,犹如白昼。孩子的长命锁、戏班的家伙式、清华大学化学实验室最后一块铬的样板,这一切不禁让人深思,在中国共产党100年的历史长河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浩浩荡荡走过的七十多年里,为了中华之崛起,为了中国之强大,有多少普普通通的人前仆后继倾其所有去响应那些兴许都听不太明白的号召,毅然决然的奔赴危险的战场,投身于伟大的革命,虽九死其犹未悔。而此时此刻也恰如彼时彼刻。新冠疫情爆发,一批批逆行者筑起生命的防线;新疆棉事件,大家纷纷自发抵制涉事品牌;河南洪灾,网友不断转发,网络上布满了救援信息、救助渠道。家国情怀深早已埋于中华民族的骨血,一个个普通人组成了一个英雄的民族,而任何时刻,我们都坚信,没有任何困难能够难倒英雄的中国人民。

故事二:《相遇》

《相遇》用一对恋人分别三年再相见的故事讲述了中国制造原子弹背后的辛酸。取得的功绩和成就应该被歌颂,但走过的曲折和苦难也不该被遗忘,原子弹成功爆炸无疑是一件令人振奋的事,背后的牺牲也应该被铭记。

高远因为参与了原子弹的研究,与爱人方敏不告而别。在一次试验中,高远成功阻止了一次失误,但因为核辐射身体机能受损,离开一线回到北京。就在这一年,方敏和高远相遇了,这也是他们最后一次见面。公交车上,方敏在高远身旁回忆起两人认识的经过。初次见面,高远在读书,两人一共说了7句话;第二次是在北海公园,高远跳水救人,其实人家是少年宫练游泳的,方敏说这人还挺有意思;后来是方敏生病的时候,高远抱着西瓜和着满头的汗。最后方敏望着高远说:“我相信他会回来”。公交车急速停下,车内的故事戛然而止,车外是人们正在庆祝原子弹爆炸成功。他们最终遗失在汹涌的人潮里,在漫天飞舞的捷报中对视的那一眼竟成了最后一眼,方敏被时代潮流裹挟着前进,而高远带着还没来得及说出口的秘密永远留在了原地。

片中还有一个场景让人十分动容,首长看着高远前往医院的背影,问道:“他叫什么名字?”身旁的人摇了摇头。历史仿若一个巨大的机器,由无数的小齿轮不断运动着形成合力向前推进。每一个小齿轮靠着一颗颗螺丝钉固定在那里,螺丝钉虽不起眼,但不可或缺。像高远一样的无名英雄们,就是那一颗颗螺丝钉,一直默默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不惹人注意,却缺一不可。回望历史,每一次技术的革命,科技的革新都离不开一群又一群的无名英雄,明知道未来有太多的不确定性却依然义无反顾的坚守在第一线,为了大家舍弃小家,用生命唱响青春之歌。也正是因为他们的牺牲,今天的中国才会国富民强,今天的中国人民才能拥有一片和平的净土。时至今日,仍有很多人的名字我们无法得知,有很多人的容貌我们无从记起,但他们的无私奉献与牺牲,祖国记得,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记得。如果再看一次《相遇》,我仍会为之落泪,更会对我脚下的这片土地,爱得更加深沉。

故事三:《白昼流星》

爷爷的爷爷曾传下一个故事,说有一天能在白昼里看到夜里的流星,人们在这片穷土上的日子,才会过得兴旺起来。前旗长老李对一对从少管所出来的孤儿兄弟给予了无私帮助,让他们洗上热水澡、换上新衣服、修理新发型、剪干净指甲、吃饱肉饺子,但换来的却是被哥哥沃德乐偷走了老李的救命钱,而老李对此仍选择了原谅。第二日,神州11号返回舱落地,老李带着兄弟俩骑上骏马驰骋在大草原上,去追逐属于自己的那一颗“白昼流星”,也寓意着偏远贫困地区可以迎头赶上错失发展的时代,大步迈入高精尖、充满科技感的未来。整个故事浪漫且写意,用远远超过孩子们有限认知的现实打破了他们原有生活与外界的隔阂,在贫乏的心灵里种下一棵参天大树,从此有了追求,有了信仰。

影片中充满巧合,有些许荒诞的意味。同样的地点,一边是浩荡的车队呼啸而过,另一边是贫穷的牧羊人;同样是返乡的人,有人是从少管所而来,而有人从太空来;同样的时代,人类已经可以进入太空,而有的人还看不起病。人与人之间的鸿沟仿佛天堑难以逾越,地区与地区的脱节仿佛错过了一整个时代。这些都不得不让人正视我国存在的贫富差距,也更让人更加感叹脱贫这一举措的伟大。与此同时,在很多全民记忆里的历史瞬间,引人注目的大多都是新闻里的高光人物,而与这些瞬间撞个满怀的小人物却几乎不为人知,很庆幸《白昼流星》打破了这样隔阂。片段末尾,飞驰的骏马和冲破云层返回陆地的航天器交错的画面不断刺激着人的泪腺,俩兄弟被镜头定格的瞬间,无一不在昭示着,即使在暂时落后的地方,也有人能够追逐白昼流星,也有希望会被悄悄埋下。

除此之外,整个片段乍一看太浪漫主义,太不真实了,但事实上,据了解在内蒙古乌兰察布的四子王旗,当地许多牧民孩子都如同影片里的问题兄弟一样,因航天器的着陆,有了追逐的目标,成为了航天迷。不禁让人想起片中老李曾说过的一句话:“你能扶住它多久呢?得自己站起来才算数。”只有里子干净,心有干劲,才是真的站起来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脱贫攻坚已然取得一定成果,但在未来,我们依然要对教育、对思想高度重视,只有教育不落后、思想不贫瘠,才能方法更多、信心更足、意志更坚,才可以守护好我们来之不易的脱贫成果,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动力源泉,才能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越走越远。

纵观整部影片,都是历史中的大事件,历史也告诉我们,忘却历史的民族没有未来。我们很幸运地出生在一个和平美好的年代,我们无法想象在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里,在那个积贫积弱的时代里,前辈们付出了多少,牺牲了多少,更难以感同身受。《我和我的祖国》这部电影还原了一段段历史,歌颂了一代代人的青春,也让年轻一代更为景仰,更能理解今天祖国的强大来之不易。

同时该电影最为巧妙的一点是虽是对大事件的阐述,但都以小人物为切口切入,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其实我和我的祖国,祖国很重要,“我”也很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这其实就是对每一个个体的希望与要求。明理是在党走过的激荡风云中,清楚我们党为什么能够带领人民不断走向胜利,领悟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理论的真理。增信即增强理想信念,从历史汲取丰富的精神养料,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崇德是抚今追昔,涵养忠诚坚定的意志与品德。力行则要担当起属于“我”的那一份责任。如鲁迅所说:“愿中国青年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待炬火。”每一段历史都是由无数的“我”组成,而无数的“我”又创造出一段段新的历史。只有我们青年一代从历史中汲取奋进力量,热爱祖国,勇担使命,不负韶华,不负祖国,坚定理想信念,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奋斗,为同一个梦想而奔赴,祖国才会更加辉煌,中华民族才能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张哲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