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廉政文化 > 镜头·手记

【纪检人•手记】浓浓纪检情 悠悠巡察路

来源: 未知 发布时间: 2018-12-10 10:52

“冯组长,你的‘情书’又到了。”“冯组长,你的‘家人’又来了。”在文山市委第八轮巡察的第二巡察组里听得最多就是这两句话。

出来巡察还有“情书”传递?还有“家人”探望?太矫情了吧,有人提出了这样的疑问。当了解“真相”后才知道,其实所谓的“情书”就是群众的来信来访件,所谓的“家人”就是上门反映问题的父老乡亲们。

“群众来找我们,是对我们的最大信任,群众来信来访,说明他们有诉求需要解决,我们理应首当其冲、责无旁贷。”这是所有巡察组达成的共识。把信访件当“情书”一样重视、把来访人当“家人”一样接待,这就是巡察组以人民为中心的内在体现、为群众排忧解难的责任担当、把工作当事业干的真实写照。

“我是第一次当这个巡察组长,心里没有底气,担心干不好。”郑廷洪虽然是一个干了十多年的“老纪检”,但担任巡察组长可还是大姑娘坐花轿——头一回。心里多少有些七上八下。其实在这5个巡察组里,都能看到一些新面孔。虽然都是初涉其中,但大家对巡察工作的热度不退、力度不减、精度不变。全心全意投入、一心一意做好,让巡察工作更富有特色和成果。

巡察工作不是游山玩水。特别是乡镇延伸巡察村级党组织,一呆就是一个月,有时候一个星期洗不上一次澡,一个月见不到一次家人。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大家根本就没有闲情逸致去欣赏周围的风景。在巡察人员眼里,只有把扶贫领域中的腐败和作风问题揪出来,把人民群众的民生问题、基本诉求解决好,看到乡镇、村级政治生态山青水秀才是最好的风景。

巡察工作是个细致活儿。需要巡察人员随时带着“显微镜”、装上“探照灯”、下足绣花功,一个一个去解答、一样一样去落实、一件一件去核查,防止“板子打错了人”,出现了“冤假错案”。

巡察组经常随身携带“三大件”:手电筒、充电宝、常用药。手电筒是为了方便晚上进村入户用的。村民们白天要上山砍柴、下地干活,只有晚上才有时间与大家交流,所以巡察组要掐好时间、整装待发。充电宝是为了保证手机24小时畅通。有的村委会、村民小组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甚至有的地方与其他州市搭界,如果没有充电宝这块“活电池”。巡察人员很容易与外界失去联系。

“这次巡察的地方普通气温偏低,稍不注意就会感冒发烧,为了防患于未然,我们经常带着感冒灵、泻痢停等一些常用药品以备应急之需。”巡察组的成员早有准备。

巡察工作没有节假日,往往是“眼睛一睁,忙到熄灯。”眼睛一闭,满脑子都是一串串数据、一段段文字、一张张脸庞,做梦都在开群众大会、查阅资料,走村串寨。

巡察工作的“量”很大,从早到晚基本上没有休息时间,“这个村子都已经来了七八回了,白天晚上都来,现在连狗都成了我们的老朋友了。”第四巡察组的徐常诚调侃道。

巡察人员必须是“高手”“专家”“百科全书”。巡察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零零总总。巡察人员要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才能适应巡察工作的需要,解答人民群众的诉求。既“飞毛腿”,又要“婆婆嘴”;既能“上接天线”,又能“下接地气”;既会做思想工作,又会干实际工作。

“你们是干什么吃的,我需要你们马上给我答复,你们都是一路贷色,你们不马上解决我就不走了……。”在巡访接访过程中,巡察人员经常受到这样的指责。

“同志们,我们要当好人民群众的‘出气筒’,什么时候这个‘出气筒’的‘光荣称号’不在了,就说明我们的工作打井见水出成效了。”每当巡察人员受到无端指责、心里委屈的时候,第一巡察组组长王恩发总是这样鼓励大家。

 “你们一来,我儿子的户口就解决了,你们一来,我家的电就接通了……”。这是巡察人员听到这样的话最开心的时候,因为大家心里都清楚,巡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归根结底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第一次巡乡镇延伸巡察村级党组织,打通了巡察工作‘最后一公里’;第一次由纪检新人担任巡察组长,打破了选人用人上的默守陈规;第一次用巡察服务群众、解决民生诉求;第一次使用信息系统开展科技巡察,节约了人力、物力、财力,优化了组合、整合了资源,实现了‘弯道超车’。”这是文山市委第八轮巡察创造出的多个第一次。

 打通政治生态各种堵点,实现政治生态海宴河清,这是每个巡察人员心中的“愿”、心中的“情”和心中的“景”。(驻文山市文广体旅局纪检监察组   王铭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