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政治生态“护林员”,既考验政治素养,也考验能力素养。纪检干部必须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具体实践中,锻造监督执纪问责的过硬本领,做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的表率,当好“护林员”,把党员领导干部这片“森林”维护好。
坚守誓言、坚定信仰、践行宗旨,做对党忠诚的表率
古人云:“天下之德,莫过于忠。”忠诚老实、坚守道义,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精髓。对党忠诚、永不叛党,是党章对党员的基本要求,也是对纪检干部第一位的政治要求。纪检干部作为党的忠诚卫士,必须坚守誓言、坚定信仰、践行宗旨,一颗红心献给党。
要坚守誓言。每位党员入党的时候都曾举拳面向党旗宣誓,誓言是自己发乎于心的承诺。1927年成立的第一届中央监委有10位委员,其中8位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无一人叛变,用生命捍卫了忠诚。作为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纪检干部,要时刻牢记对党的承诺,经常重温党章和入党誓词,对照革命先烈,坚定入党时的初衷,不断增强为人民服务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唤醒共产党员的奋斗意识,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身的信念,牢记“两个务必”,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忠贞不渝践行自己的入党誓言。必须清醒认识到党的执政地位和每一位党员干部的命运息息相关,自觉把个人利益同党和人民的利益统一起来,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克己奉公。
要坚定信仰。纪检干部工作在监督执纪问责前沿,平常接触到的都是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念和坚强的党性,时间长了就很容易动摇,对未来失去信心。邓小平同志曾说过:“老祖宗不能丢啊!”老祖宗就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就是社会主义的基本信念,就是对我们党的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的继承与发扬。坚守信仰、坚定信念,是一个长期的自我修养过程,需要不断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党的历史和经典著作,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熟记党章党规党纪,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思践悟、融会贯通,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还要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警觉性,立足于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指导思想,着眼于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的形势判断,着力构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用“四个足够自信”汇聚反腐败磅礴力量。
要践行宗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党忠诚,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不是有条件的而是无条件的。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党的作风,源于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这一宗旨,它要求每一位党员干部,在“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上不能有半点含糊。作为纪检干部,要时刻用“群众”这个根本擦拭心灵之镜,用为人民服务的初心砥砺精神之钙,在监督执纪的每一项具体工作中,都带着对群众的感情,时刻牢记民评民说是标准、民心民力是依靠、民意民声是依据、民愿民盼是方向、民惠民富是目标,推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新发展理念在文山的具体实践,确保中央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在文山得到不折不扣落实。
淡泊名利、保持敬畏、守住底线,做个人干净的表率
“打铁还需自身硬”,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闭幕后的中外记者见面会上,对全党同志提出这一要求。纪检监察机关承担着维护党章党纪的重要职责,干的就是“打铁”的活儿,更要硬上加硬。监督别人的人,如果自己不干净,怎么去要求别人干净,又怎么敢去监督?因此,纪检干部要正确看待名利、保持敬畏之心、守住个人干净的底线。
要淡泊名利。诸葛亮在《诫子书》里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正因为他深谙“名利”二字之真谛,才能成为一代贤相而彪炳史册。“淡”是一种境界,是一种哲理,是一种本色,也是一种功夫。追名逐利者,往往把关注点聚焦于位子、房子、车子和票子上,他们会绞尽脑汁、百般钻营、曲意奉承、攀高结贵、见机行事、不择手段、不惜人格,甚至肆意踩踏党纪国法和道德良心。纪检干部作为党的纪律的执行者、捍卫者和监督者,要立足纪检岗位实际,淡泊宁静,心存高远,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把握人生定位,实现人生价值。在对待名誉、地位、利益的问题上想得更透一些,看得更淡一些,始终以平和之心对待名,以淡泊之心对待位,以知足之心对待利。自觉克服攀比心态和不平衡心态,净化私心杂念,做到心态不失衡、行为不失度、执纪不越轨。
要保持敬畏。敬畏是自律的开端,敬畏也是行为的界限。邓小平早就指出,共产党员要“一怕党,二怕群众”。其中关键,就在一个“怕”字。现实中,一些人或是存在侥幸心理,把纪律和规矩当摆设,以为自己能逃过惩罚;或是形成傲慢心态,视纪律和规矩为无物,以为手握权杖就可以目空一切。正因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严明纪律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可谓切中肯綮、抓到根本。面对依然严峻复杂的形势,纪检干部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和更高的要求,一言一行都备受关注。手握戒尺的人更应该涵养对纪律和规矩的敬畏之心,要带头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把“没事”当成“有事”来看,把“小事”当成“大事”来抓,把“别人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反思,牢记“违规者规比惩之、违矩者矩必匡之”的道理,始终保持心中的敬畏感,加强党性锻炼,正心修身、增强定力,把监督执纪的腰杆挺得更硬。
要守住底线。专题片《打铁还需自身硬》中,朱明国、金道铭、魏健等10余位因严重违纪违法而落马的纪检监察干部现身说法,发人深思。我们纪检干部队伍中,有的交往过杂过滥,朋友圈、关系圈不干净;有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违规接受宴请、出入私人会所;有的无视审查纪律和保密纪律,跑风漏气,打探消息;个别人甚至利用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说情抹案、以案谋私。执纪违纪,犹如监守自盗,性质更为恶劣。守住干净这条底线,关键是守住纪律的底线,做遵守党的各项纪律的模范。纪律审查权是纪委最重要的权力,审查纪律就是政治纪律,纪检干部要始终绷紧纪律这根弦,坚决杜绝泄露工作秘密、擅自处理问题线索,严禁办人情案、关系案。纪律检查机关是执纪机构,在组织纪律上尤其要严格,纪检干部要坚决服从组织,不能跟组织谈条件、讨价还价,要如实向组织报告个人重大事项、配偶子女从业等情况,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等等。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禁止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
严格监督、严肃执纪、严厉问责,做敢于担当的表率
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担当既要转职能、转方式,更要转作风,体现在做好本职工作上。监督执纪问责是“得罪人”的活儿,纪检干部必须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不怕得罪人,敢于“唱黑脸”、真当“铁包公”,聚焦主业主责,严格监督、严肃执纪、严厉问责,切实履行好党章赋予的职责。
要严格监督。《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第四章明确了各级纪委专责监督的职责使命,纪检干部要以监督条例为遵循,做到能监督、敢监督、善监督。能监督,就是要紧盯一把手这个“关键少数”,把党内监督与群众监督、法律监督、民主监督、舆论监督等结合起来,紧紧围绕执行六项纪律、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维护群众切身利益等方面强化监督,真正把纪律规矩、作风要求落实到位。敢监督,就是要主动担起监督责任,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敢于较真、敢于碰硬,不能畏首畏尾,不能遇到困难躲起来、遇到矛盾绕着走。善监督,就是要综合运用谈话提醒、巡视巡察、督促检查、专项治理等监督方式,及时掌握新情况、新问题,主动打听“张家长”“李家短”,有针对性地开展监督。与此同时,还要强化自我监督,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试行)》,自觉接受党内和社会监督,树起严格自律的标杆。
要严肃执纪。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再次强调,要做到惩治腐败力度决不减弱、零容忍态度决不改变,坚决打赢反腐败这场正义之战。中央对形势的判断没有变、旗帜立场不会变,我们的目标任务也不能变。要冷静清醒,认清形势,力度不减、尺度不松、节奏不变,持续形成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要把握运用“四种形态”,推动干部约谈常态化,组织开展预防提醒谈话、询问示警约谈、纠错诫勉约谈和问责处分约谈,让红脸出汗、咬耳扯袖成为常态;贯彻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对于党员干部存在的问题,统筹考虑节点、性质、态度、口碑等因素,宽严相济、依纪依规作出恰当处理。要突出惩治重点,严肃查处十八大后不收敛、不收手,问题严重、群众反映强烈,现在重要岗位且可能还要提拔使用的领导干部,认真分析“树木”与“森林”的状况,分清轻重缓急,严格把握政策,真正从“准入”上把“保险杠”上好。
要严厉问责。把问责的利器举起来,针对不能有效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力、“四风”问题仍然突出的,对巡视巡察发现的问题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腐败问题严重、不作为乱作为、群众反映强烈的,及时追究党组织和领导干部的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和领导责任,释放失责必问、问责必严的强烈信号,激发担当精神,倒逼责任落实。抓住“关键少数”,紧紧盯住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负责人,对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不力,导致党内监督弱化、管党治党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敢于较真叫板、严肃追究责任。把自己摆进去,对监督作用没有发挥,能发现的问题没有发现,发现问题不报告不处置的也要倒查追责。对典型案例及时点名道姓通报曝光,用一个个鲜活的案例,警示、督促各级党的组织和领导干部切实担负起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同时,要把问责条例放到党的制度体系里来认识和执行,与贯彻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廉洁自律准则、党内监督条例、巡视工作条例、党纪处分条例和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等其他重要法规贯通起来,发挥制度体系的综合效应。(文山州委常委、州纪委书记 张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