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春雨润透土地,漫山嫩叶如翡翠波涛翻滚枝头,走进麻栗坡县麻栗镇冲头行政村梅汤村小组“丑柿”育苗基地,上万株柿苗在清风中舒展腰肢,织就乡村振兴的生机锦缎。
“怎么样,老沈,今年嫁接苗成功率如何?”
“多亏你们关心了,你看,这些全都成功啦,我都检查过了,废苗只有几十棵,今年种植规模还能再扩大。”见到前来回访的麻栗镇纪委干部,在育苗基地忙碌的沈兴活兴奋地攀谈起来。
梅汤村出产的柿子“长相低调”,外表有一层淡淡的墨斑,被大家称作“丑柿”,但其貌不扬的果皮内却另有“乾坤”:果肉丰满、软糯甘甜、细嫩醇香、口感独特。近年来,为让梅汤“丑柿”成为该村撬动乡村产业振兴的新引擎,麻栗镇积极向上争取涉农整合资金30万元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并建立“党支部+村集体+农户”利益共同体,实现“丑柿”由零散种植向规模化种植、由零售向统一销售、电商销售思路转变,切实把现有资源“家底”转化为富民“红利”。
该镇纪委立足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职能,对产业发展资金管理使用、有关部门和镇村两级服务产业发展履职情况等全链条开展跟进监督。2024年,在对梅汤村涉农整合资金使用情况开展监督检查时,收到群众反映“丑柿”育苗基地育苗嫁接技术滞后,废苗较多,效益不理想。镇纪委随即向该镇政府反馈有关问题,并要求该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及时做好相关技术指导服务,确保资金投入见效、群众切实受益。在镇纪委监督推动下,该镇积极协调县、镇农业部门技术人员开展实地调研和技术培训,有效解决了育苗问题。
“以前只知道你们纪委是查人的,没想到你们还管种柿子,还关心老百姓的收入。”在走访中,村民张大姐对纪检监察干部关注的群众土地流转资金是否到位、村集体资金收益分配是否透明、“丑柿”种植产业发展规划是否知情等问题连连称赞。
“现在‘丑柿’产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有没有解决思路?”在冲头村,纪检监察干部通过座谈、实地走访,对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履职情况进行详细了解,以监督倒逼乡村干部端正干事作风、主动靠前服务,切实为乡村振兴履职尽责。
“我们致力于把‘丑柿’种好管好,把价格卖好,让群众的钱包鼓起来,生活美起来。”该村驻村第一书记易洪波介绍,除了解决种植和销售的问题,镇村两级还积极向上协调项目建设资金100万元,实施1.8公里产业路项目和流转土地平整工程,进一步解决“丑柿”运输环节问题。
据了解,梅汤“丑柿”今年种植规模预计达150亩。2024年全村产出的柿子由村集体合作社统一收购、统一打包销售,销路已从以往的周边零售拓展到昆明集中销售,单价从零售的每公斤12元变为20元,预计5年后集体增收达200万元以上。
为进一步激活基层监督合力,麻栗镇纪委通过强化村级监督业务培训,推动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规范有效开展监督,形成“镇纪委靠前监督+村监委贴身监督”联动监督格局,着力提升村级监督实效。“我们通过参加会议、走访群众、督促村务公开、引导群众使用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平台等方式,对村‘两委’在产业发展资金管理使用、村务决策管理、解决产业发展中的困难问题效率等方面情况进行全程监督。”冲头村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李道鹏表示。(喻天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