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麻栗坡县大坪镇马达村大龙潭村小组的连片水稻田上空,无人机正轻盈穿梭。技术人员紧盯屏幕,无人机严格遵循预设航线,将细密的农药雾滴精准、均匀地播撒在青翠的稻叶上, 为当地水稻病虫害防治带来全新变革。
“以前打药施肥,全靠人工,一天下来累得腰酸背痛,还干不了多少活。现在有了无人机,一个人就能轻松管理几百亩地,省时省力又省钱,多亏了政府组织的培训,让我们农民也能用上高科技!”看到前来回访的镇纪委干部,李大爷兴奋地谈起了变化。
麻栗坡县99.9%为山区,喀斯特地貌占比超70%,农业产业较大程度依赖传统人工劳作,效率低、成本高,经济效益较低。推动无人机喷洒农药、无人机采收等现代农业技术在香蕉、烤烟、辣椒、水稻等重点产业中广泛应用,为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是该县纪检监察机关以监督护航农业产业发展的成效之一。
此前,麻栗坡县纪委监委在大坪、杨万、六河、八布等农业产业重点乡镇开展调研监督时,发现农业产业发展存在人力成本高、工作效率不高、经济效益不好等问题,而无人机技术在农业产业中的应用推广和技能培训工作进展缓慢,群众知悉度不高。为破解这一难题,县纪检监察机关通过建立“室组地”联动监督机制,成立专项督查组,聚焦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开展农机推广、补贴发放,以及人社部门针对培训方案制定、师资配备、课程设置、培训效果评估等关键环节开展全流程嵌入式监督,靶向发力推动无人机操作技能培训和应用工作在农业产业发展中释放科技新效能。
“培训对象是哪些?师资团队如何确定的?培训内容是否实用,培训前是否开展需求调研?”在该县人社局公共就业服务中心,纪检监察干部边查看工作台账,边详细了解有关情况。
“严格按照有关政策规定执行,每期培训都要预先落实培训需求,实用是第一位。”该中心负责人刘丹介绍,今年以来,麻栗坡县针对防止返贫监测对象、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开展无人机实用技术培训1期60人,其中部分学员掌握无人机操作技能后,通过在当地农业产业中提供植保服务实现稳定就业增收。
“通过15天的培训,我学会了操作无人机,现在每天都有活干,既方便了种植户,也让自己有了一份不错的收入。”近日,麻栗坡县纪检监察干部对无人机技能培训应用情况开展跟进监督,来自六河乡六河村南脚村的村民刘开庭向监督人员介绍,他从事无人机喷洒农药、农产品运输等工作,每天有400元收入,一台无人机能完成过去8个人工的工作量,大幅缩减了农业产业成本。
“我们通过定期查看农业技术推广台账,深入田间地头实地走访,及时发现并督促整改有关问题。”该县纪委监委驻农科局纪检监察组组长张华凤介绍,在持续监督推动下,全县已累计兑补无人机购置补贴资金9.6万元,支持相关组织和个人购入无人机8台,引导各乡镇开展无人机相关技术培训3场次,覆盖农户1000余人次。
如今,在麻栗坡县的田间地头,无人机穿梭喷洒农药、采收、运输农产品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据了解,无人机技术的应用使香蕉、烤烟、水稻、柑橘等作物的病虫害防治效率提升了60%以上。
“产业发展到哪里,监督就跟进到哪里。”该县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聚焦乡村振兴重点领域,以精准监督推动农业农村部门履职尽责,为全县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提供坚强纪律保障,让现代农业技术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喻天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