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党风政风

马关:擦亮探头 让监督“一竿子”插到基层

来源: 文山州纪委州监委 发布时间: 2020-10-30 10:07

“大嫂,之前你反映的老人去逝火化补助费用一直没有领取到,目前村委会已经将你家的相关材料报镇民政办了,等报县民政局审批了才能打账到你的卡上。”

“大爷,你现在家里还有啥揪心事没,有啥问题随时向我反映。”

......

今年来,马关县纪委监委围绕提升基层纪检监察机关监督能力、推动监督向基层延伸,以家门口的“监督哨”、村级巡察等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不断擦亮基层监督探头,切实让监督“一竿子”插到基层。

前移监督关口  延伸监督触角

该县纪委监委坚持将监督关口前移,主动作为,紧盯基层重点人员、重点岗位、重点工作,严防基层微腐败。畅通举报通道,将传统来信、来访方式向微信扫码反映、来电反映及网上延伸,极大方便基层群众反映诉求。与此同时,充分运用民生资金监管平台和“五级联动”监督平台,推动“互联网+监督”聚焦民生资金使用、扶贫领域、扫黑除恶等关键节点、重点工作,将“严”的功夫下在日常,防患于未然。今年来,全县纪检监察机关共受理群众信访举报101件次。

畅通监督渠道,充分发挥乡镇、村(社区)贴身监督优势,将监督“关口”前移,向13个乡镇派出监察室,全县127个村(居)务监督委员设381名成员,聘请127名监察联络员,紧紧围绕村务决策、党务公开、村务公开、“三资”管理、工程建设等开展“贴身”监督。村(居)务监督委员与监察联络员协同作战,做实做细日常监督,从享受低保、优抚的对象到村、社区物资采购、“惠民资金”等从严监管排查问题线索。从上门入户了解民意、接受群众信访举报、矛盾群众纠纷调解中主动排查发现问题线索,紧盯“小微权力,拓宽了案件线索排查来源,有效激活神经末梢监督,增强监督的威慑力,真正打通村级监督“最后一公里”。

擦亮巡察利剑  监督纵向到底

金厂镇老寨村党总支书记因借用村委会州级示范社奖励资金用于家庭生活开支,长期不予归还,直到被县委巡察发现后,才予归还村委会,借用时间长达 34个月,其受到党内警告处分。  

这是马关县在开展对村巡察向“微腐败”亮出巡察“利剑”的一个缩影。

马关县突出基层特点,聚焦基层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等问题,精准发力深化政治巡察,对重点乡镇和村(居)党组织探索开展提级巡察,对基层存在的重点问题探索开展“机动式”巡察,对全县127个村(社区)党组织开展村级巡察,以村级巡察“全覆盖”推进末梢监督“无盲区”,切实将监督触角延伸至群众家门口。

在开展巡察中,各巡察组紧紧盯住“关键少数“和涉及民生领域的重点岗位重要人员,聚焦政治巡察,坚持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就重点巡察什么、纠正什么。以镇带村、以村带组,扫描到科所站队,一竿子插到底。特别是针对扶贫助困、惠民惠农政策落实等民生领域的突出问题、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或某一重点工作,带着问题上门,细问“病症”背后党员干部的问题,以“精确打击”开展专项巡察,着力发现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让巡察利剑直插到基层。目前,全县已完成对14个乡(镇、场)、127个村(社区)党组织的巡察,真正达到了巡察监督 不留死角、不漏一村。

联动同向发力  叠加监督合力 

为进一步提升监督合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该县纪委监委通过不断探索实践,整合运用监督力量,聚力提升基层纪检监察机关监督能力和治理效能,积极探索联合监督模式,推行巡察与派驻、巡察与重点工作、乡镇纪委(派出监察室)与村(社区)监委会联动监督、相互促进、同向发力,进一步发挥叠加监督效果。

同时,整合全县纪检监察力量资源,该县纪委监委进一步压实责任,厘清委机关内设机构、派驻机构、巡察机构及乡镇纪委、村务监督委员会的职能职责,实行常委、委员挂包负责制,统筹人员力量,实行任务派单责任绑单制,实现县级统筹,以日常监督、节假日监督、重点工作专项监督等为抓手,进一步压实乡镇纪委监督职责。乡镇纪委结合本地实际明确监督重点内容,指导村务监督委员会及村级监察联络员履行管辖范围内的各项监督职责。

与此同时,该县纪委监委将全县14个乡镇纪委(监察室)、巡察机构、派驻机构与委机关各室进行捆绑划分为3个纪检监察协作片区,建立协作办案、交叉监督、例会交流等工作机制,并以协作区为纽带,县、乡、村三级监督网以《村(居)务公开报备制度》、民生资金监管台账为抓手,全面梳理村(居)负责的工程建设、“三资”管理、民生保障、扶贫救助、惠农惠民政策落实等事项,推动小微权力全面公开阳光运行。

“县、乡、村三股力量上下联动,监督无缝对接,变‘单打独斗’为‘协同作战’,形成分级负责、上下联动、同向发力的监督常态,激活基层监督的神经末梢,推动解决了一批侵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该县纪委监委负责人表示,在今后工作中,将创新方式方法,畅通基层监督的毛细血管,让基层监督从“有形”向“有效”的稳步迈进。(章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