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叔是村干部,记忆中,他家的火煻到了晚上多会燃得很兴旺,常有乡亲饭后聚焦在这火煻边,共同闲话家长里短。表叔在乡亲的眼中是个人物,隔三差五的年份会被邀请去县上参加会议,回来时面红耳赤,手里或是提着一只精致的水杯,或者一只考究的皮包,相遇时总会被羡慕的招呼道:“村长,又去县上开会,发东西了?”
最近一次参加完会议回到村里,乡亲们又不约而同的串去他家。我也恰好在,便跟了去。
“今年的这场会议太‘老火’了!”我们还没坐定,表叔便夸张的感叹道。
老舅打趣道:“会有多‘老火’?只要有纪念品可以领——唷!这回领了哪样好东西?拿出来瞧瞧。”
“别说纪念品了,酒都没整得一口喝!”表叔边笑哈哈的回答,边从墙角摸出酒壶来,给每人满上一杯。
一表弟应和道:“那,这次会议参加亏了嘛。”
“不亏,一点都不亏!”表叔正经八百的道,并如数家珍的就这次会议的见闻侃了开来。说这次会议特别的严格,报到的时候就每人发了一张包含“换届纪律九严禁”内容的卡片,每次小组讨论会议都拿出来集体学习,而且相关内容也会每天通过短信发送到手机上。每场会议还有会风会纪监督员在巡逻检查,若是有无故缺席的代表,或者是发现会上玩手机、打瞌睡等无关行为,即刻会被点名道姓的批评、通报。所以大家都提前进会场,座无虚席,严肃庄重;代表们听报告也很专注,台上领导每读完一页,台下便发出整整齐齐的翻页声。最感到舒服的就是不允许外出吃饭、宵夜,统一吃自助餐,随时会有纪委的去饭店、烧烤摊监督检查。
“吹牛皮不要本钱!不得出去吃‘大餐’还觉得‘舒服’?”姨娘怀疑道。
“你不懂‘电’,就别乱摸‘高压线’!我送你一坛酒,但必须天天喝得烂醉——看你‘舒服’不?”表叔反驳道,并接着讲起多年前发生的一个真实“笑话”。那时候有一个惯例,代表们都会被邀请出去共进晚餐,不去吧,有负盛情;不邀请吧,担心怠慢了将要投票的代表们。于是饭桌上推杯换盏,感觉还达不到火候,又继续去烧烤摊上猜拳行令,直喝得七荤八素、舌头不听使唤,才东倒西歪的相互搀扶着返回住处休息。有的代表第二天眯缝着双眼、耷拉着脑袋,进了会场没多会就进入了梦乡。有一次分组讨论中途,表叔边上的一位代表又酣然入梦,呼噜一声比一声响亮,代表们切切私下掩嘴窃笑。主持人示意让表叔提醒他,表叔轻唤了两声,没反应,只好用手指头去戳他腰肢。没曾想他被一激灵,竟猛然站立起来。主持人随机应变:“下面想发言的,举手就行,既然你都站起来了,先谈谈你的感受吧。”
这位代表也许还处于懵懂状态,含含糊糊的道:“嗯,酒的味道不错!就是牛肉汤里的盐巴放咸了点——”安静了几秒钟后,会场响起暴风骤雨般的笑声……这一场景,被当年的与会代表们私下谈笑了许久。
表叔发自内心的继续道,近几次的会议轻松多了,少了不必要的应酬,晚上可腾出更多的时间研读报告,思考问题;白天也能精力充沛的参加分组讨论,代表们都准备得很用心,发言有的放矢、言简意赅、直指要害。
“我老倌说的是真的,往年每次开会回来,醉醺醺的,一两天都下不了地干活,心烦!近几次好得多得多,回来还能‘谱’几点我们爱听的‘三农’政策——以前就只认得款吃款喝。”表婶赞扬道。
表婶们虽然没多少文化,但在意的并非是那“水杯”或“皮包”,而是上级会议传达出来的支农惠农的“干货”。我心里暗暗欣喜,会风朴实清新细节之变,呈现出一股新风气、新面貌、新气象,是党的作风转变的内因使然,也充分体现从严治党的政治态度和敢于担当的决心。(麻栗坡县董干镇纪委 伙国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