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清风廉政 > 理论探索

充分发挥舆论监督在反腐倡廉中的作用

来源: 未知 发布时间: 2016-01-12 06:19
 

                 西畴县纪委  杨武文

反腐倡廉舆论监督是中国现今最流行的公共话语之一,一般来说是指新闻媒体代表公众对权利运作尤其是权利滥用导致的腐败进行的监察和督促。而监督舆论在今天又大都是指社会各级各类组织和广大民众对舆论监督工作的动机、形式及其后果的一种要求、评判和互动,也没有什么更多的硬性的法律依据和制度约束。从目前网络监督来看,监督的力量,从未像今天这样巍然壮观;权利的运行,从未像今天这样被要求公开透明。而这一切,都说明反腐倡廉舆论监督是社会发展的要求。

      一、确立舆论监督的若干原则

     当前,我们处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时期,总的发展趋势是好的,但也存在良莠混杂,矛盾纷纭的现象。这就需要新闻媒体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利用舆论扬美抑丑,扶正祛邪,疏通思想,化解矛盾,促进稳定。在进行舆论监督时,必须坚持以下几条原则:

     一是要坚定不移地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进行舆论监督。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行使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在舆论监督工作中除了党和人民的利益,绝不能掺杂小团体及个人私利。新闻媒体进行批评报道时,要把立足点放在党和政府的意志及与人民群众呼声的结合点上,要有利于党和政府改进工作,促进社会发展。绝不能借着手中的权力,以开展舆论监督的名义,为自己、为小团体谋利,或者借用新闻舆论监督达到其他方面的目的。

     二是要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和新闻纪律。加强舆论监督,新闻媒体自身要加强自律。一方面,在进行舆论监督时,不能受某种利益驱动而不讲政治原则,偏离政治方向,以消极的态度去反映错误和落后的社会舆论;另一方面,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在实施舆论监督时也要主动地接受社会的监督,自觉地用新闻纪律和政治纪律约束自己,不能以感情代替新闻法规,凭着自己的好恶办事。要坚决杜绝以舆论监督树个人威信、以舆论监督泄私愤等不正之风。

     三是严格依法实施舆论监督。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正在不断完善,公众的法律意识越来越强。因此新闻舆论监督必须转到法制轨道上来。进行批评报道时,从调查工作入手,就要依法行事,务必使新闻舆论监督的内容有根有据,符合法律法规。 

      二、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功能

      一是防腐预警功能。当社会上的某种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处于萌芽状态时,通过及时的舆论监督,可以引起公众的关注,同时可以引起领导机关的重视,迅速采取措施予以制止,以防止不正之风、腐败现象的蔓延、泛滥,收到预警之效。

     二是同步提醒功能。新闻媒体对社会生活中的一些有损于群众利益的现象,或严重的官僚主义行为,只要受到新闻舆论监督,进行跟踪报道,一些职能部门对互相推诿、拖着不办的“疑难杂症”,则大多能促其改弦更张。以致老百姓遇到有冤难申、有忧难解时,竞认为求助于新闻媒体比求助于有关部门更管用。舆论监督的这种特殊功能,已被社会所公认。

     三是揭晓功能。一些执法部门认为,当前办案中阻力重重、说情风盛行,一旦案情被媒体曝光,说客往往顷刻消散。可见,“阳光”能净化执法环境。

     因此,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各种功能,正确处理软、硬功能之间的关系,既抓好事发新闻的报道,同时也要注意收集带有倾向性、苗头性、前瞻性、预警性的信息,并及时向领导机关报告,就可以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舆论监督的批评艺术

      (一)抓准问题,选准时机。对一些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曝光”首先要从全局出发,抓住要害。选择“曝光”题材必须遵循下述原则:一是选择中央或者省州县领导正在关心、正在设法解决问题的题材;二是选择领导虽然未注意到,但揭露出来后有能力解决而又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题材;三是要选准时机,懂得相机而动的道理。否则,就有可能事与愿违,未能帮忙,反而添乱。

(二)客观公正,科学分析。舆论监督不能以势压人,而要以理服人。这个理,要有事实,有分析。事实应该是客观、确凿的;分析应该是科学、透彻的。事实一定要搞准确,绝不能搞虚的假的,采访时要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抓批评报道要以事实为依据,现场取证,反复核实,掌握第一手材料。最理想的“曝光”做法是:有叙述文字,有照片,有言论。叙述文字客观反映,照片直观揭露,言论点破主题。这样比单纯的文字报道或单纯的图片报道,或缺少言论的图文组合式报道要更具说服力,批评效果也好得多。另外,要尽量争取让稿件在见报前与被批评人见面,这是对被批评者的尊重,也是防止片面、防止差错的好办法。这样开展批评才更有利于做到客观公正。

     (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进行批评报道要把道理讲清楚,要与人为善,惩前毖后,不训人,不整人。要运用生动的对比材料,让事实说话,不滥加指责,不乱扣帽子。既要让被批评者有反省的机会,又给读者留下思考的余地;既要对腐败和丑恶现象嫉恶如仇,又要掌握政策以理服人;既要接触热点,又要破解难题;既要指出问题的实质,又要分析问题的成因。

      (四)抓住典型,解剖麻雀。典型是指代表现象中的代表事例。我们所选择的现象或事件如果不具有足够的代表性,就很难引起党委和政府的充分重视,就会减弱舆论监督的作用。舆论监督应该抓住典型,通过解剖麻雀的方法,层层分析问题的实质,使被批评者看到自己的差距,认识问题的严重性,从而促其改正缺点和错误,并对他人起到警示作用。

      (五)把握分寸,内外有别。可以说既是批评的艺术又是批评的纪律。在语言上,分寸把握不好是无法描述问题真相的,或者言过其实、耸人听闻,或者言之无物、清汤淡水。在方式上,分寸把握不好,就可能“搞围攻、搞运动”,给被批评者造成伤害。在范围上,分寸把握不好就会把党内和人民内部不宜分开的问题、矛盾社会化,造成不必要的思想动荡。

     反腐倡廉新闻工作者只有时刻树立科学的舆论监督观,才能充分发挥舆论监督在从严治党、从严治政中的作用,才能促进党和政府实现廉洁、高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才能保障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