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宣传教育

富宁:清廉村居建设助力基层治理效能提升

来源: 文山州纪委州监委 发布时间: 2022-12-21 13:53

近年来,富宁县纪委监委将“清廉村居”建设作为“清廉富宁”建设的重要单元,以“政治清明、干部清廉、权力清晰、民风清淳、党群清亲”为建设目标,积极开发“指尖村务”、开展“激浊扬清”、开创“阵地育廉”,为打造基层治理新格局、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强保证。


开发“指尖村务”,进一步规范村级权力运行


“现在好了,只要动动指尖,我们在外地也能及时了解当地的各种惠民政策、知晓村里的大小事情。”常年在外务工的花甲乡戈里村村民对乡上开通的“一码通”平台赞不绝口。


针对农村“三务”公开存在的形式单一、群众监督难等问题,该县纪委监委积极探索“指尖村务”工作,指导各乡镇、村组结合实际开创“三务”公开栏、“线上晾晒”微信群等,定期公开村务信息、重大收支项目、财务报表、财务逐笔公开等信息,扩大党员群众的知情权,有效拓宽民主监督渠道。


该县花甲乡为延伸治理服务触角,推动村级“小微权力”的“云监督”,在全县率先创新研发运用“一码通”平台,探索数字乡村治理新路径,村民们现场扫码便可查看村情简介、村级“三务”公开、村级工程项目信息、小微权力查询等栏目,实现村级“三务”公开化、透明化。


群众在生活中遇到问题,也可以通过“一码通”反映。据了解,“一码通”特别开设了监督“直通车”功能,村民点点手机、拍拍照就可以反映村务、民生、矛盾纠纷等各类问题,反映的问题可直达当地党委、纪委。截至目前,该平台已在全县范围内推行运用,共收集群众问题反映50余个,研究解决各类矛盾纠纷60余起,调解成功率96.15%,各类矛盾纠纷等基层治理难题在“网格”内就地化解,打造“小事不出格,大事码上联动”“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开展“激浊扬清”,进一步化解信访矛盾


“经核查,反映团结社区响海村小组组长王某某乱收费、涉嫌违反群众纪律的问题不属实,现予以澄清。”这是富宁县纪委监委为党员干部澄清正名的一幕。


为深化“清廉村居”建设,该县纪委监委精准运用“四种形态”,准确把握“三个区分开来”,在从严查处干部违纪违法问题的同时,对受到错告、诬告的干部以书面澄清、当面澄清、会议澄清、通报澄清等方式及时澄清正名。针对基层矛盾诉求多样化、群众依法依纪信访意识不强等情况,该县纪委监委积极采取干部下沉遍访、领导接访包案等措施,定期深入一线听民声、体民情、解民忧,主动化解基层信访矛盾。同时,制定了纪委监委失实检举控告澄清工作办法(试行)、纪检监察机关信访举报指南,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对恶意中伤、诬告陷害行为严查严办,规范信访举报秩序,有效防止错告、诬告行为的发生。


今年以来,该县纪委监委共开展走访400余次,收集意见建议200余条,发现问题100余个,为7名受到不实举报的干部澄清正名,查处诬告陷害1起1人,树立了为担当者担当、为干事者鼓劲的鲜明导向。


开创“阵地育廉”,进一步营造崇德倡廉好风尚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木贵村是“清廉村居”建设的示范村,该村结合边境小康示范村建设、绿美乡村建设等项目,在历史文献中整理和挖掘具有高风亮节、勤政廉政的典型人物、故事,通过建设一批“清风亭”“清风广场”“廉政书屋”、廉政漫画上墙等廉政景观,配套完成清廉文化阵地建设,将清廉元素潜移默化地融入群众生活。定期开展清廉家庭、文明家庭、美丽庭院、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活动,树立一批正面典型,引导群众崇善尚德。围绕“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这一主线,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和历史文化,持续打造“边境红色文化”走廊,增强边疆各族群众爱党爱国、爱民固边意识,推动边境文化繁荣发展。


该县对“清廉村居”升级建设已形成了一套清晰的解决方案,正在持续推动“清廉村居”建设的盆景逐步变成“清廉富宁”的风景。像木贵村一样,把清廉文化作为村里文化建设的主旋律的还有很多。如归朝镇洞洋、冒塘,剥隘镇坡芽、拥胜,板仑乡龙留等村居都注重清廉文化的浸润和点缀,将清廉文化融入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在潜移默化中引导社风民风、纯正党风政风,提高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廉政意识。


同时,该县还探索创新廉政教育模式,充分发挥壮剧团、新时代文明宣讲队的作用,将红色故事与“双语党课”、本土“壮戏”相结合,挖掘汪氏田、李杏锦等革命人物的忠诚、干净、担当品质,组织开展乡村廉政大舞台表演活动,推动本土“戏骨”和基层热爱文艺的干部群众登台献艺,传颂“红廉声音”,让廉洁教育无处不在。 (李妹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