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清风廉政 > 评论之窗

​整治信息通信乱象 让科技红利大众共享

来源: 云岭先锋网 发布时间: 2023-06-09 14:40

2023年5月17日,是第54个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在电信业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已经打破时间空间限制,“互联网+”渗透到各领域、各行业,电信诈骗、网络谣言也乘虚而入,令人防不胜防。5月16日公安部公布的10起网络谣言典型案例的警示还记在心间。信息通信乱象整治已迫在眉睫,急需以不破不立的态度、长牙齿的举措严厉打击,确保信息通信技术让人民生活更美好。


优化制度设计,明确主体责任。电信,本来就是面向大众的、普惠的信息技术服务,需要打破贫富差距,更好服务残疾人、未成年人、女性、老年人等特殊群体,体现“信息通信技术普惠全人类”的理念,让更多人享受科技进步带来的“红利”。但收费、普及、普惠等问题,仍需要从制度、责任上规范和约束,服务项目、服务标准、价格等必须规范、公开、透明。一些地方通讯、网络、信息等费用存在收费较高、标准不公开、捆绑销售等现象,需从制度上真正体现“提速降费”。新设立的国家数据机构应切实承担数据信息治理和开放共享、安全保障和合理流通利用等职能职责,统筹工业和信息化、市场监管、文化旅游、公安等部门,各管其辖、各负其责又形成共治合力,共享成果,真正让信息通信技术“飞入寻常百姓家”。


摸清问题症结,细化整治措施。网络谣言、电信诈骗是信息通信领域的两大“毒瘤”,严重破坏网络环境,像癌症一样蔓延、野蛮生长。一旦有负面新闻或社会热点,部分不良媒体自媒体会制造出博人眼球的话题和谣言,断章取义、道听途说甚至凭空想象,满足大众的猎奇心理。信手拈来、信口雌黄的谣言很多时候就会迅速淹没事件的真相。有关部门要正确引导社会情绪,对职责范围内的基础数据要底数清、情况明,提高应对公众和媒体的素养,不遮掩、不护短、不推责,及时公布来龙去脉,让谣言止于真相,广大受众也要保持对热点事件的冷静思考。要客观看待电信诈骗问题,电信诈骗的根源还是抓住部分人“贪小便宜”的心理或者“信息不对称”导致上当受骗。我们要对“天上掉馅饼”的事有正确的判断力、意志力,巨额大奖、免费的吃喝、旅游等诱惑来临时,多想想为什么、怎么会这样,以免利令智昏而落入圈套。部分人“病急乱投医”,妄图通过网上一些不正当的程序解决工作、贷款、司法等方面的问题,结果落入陷阱,想走捷径却走了弯路。要进一步明晰责任,破解“九龙治水”难题,建立有力有效有序的电信诈骗联合整治机制,充分借鉴发达国家治理机制,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深挖彻查诈骗信息来源,从严从快处置,并施以反诈宣传、细化反诈等措施,彻底根除电信诈骗的生存土壤。


规范行业发展,提升监管效能。信息通讯领域发展突飞猛进,面临问题前所未有,要依据现行的法律法规,集全行业之力,制定具有较强前瞻性、预见性、可操作性的“行规”,促进电信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行业一线破局破题,注重倾听各方呼声、汇集各方意见,从科研“一线”、市场“一线”、服务对象“一线”找问题、办实事,从研发、销售、服务等方面提升用户体验,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强化监管合力,规范行业监督,压实行业主管部门监管责任,多角度、多领域、多维度开展行业监管,做到管在日常、严在日常,以高效的监管促进行业良性发展。各级党委政府要强化跟踪问效,推动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用长牙齿的监管促进行业的良性发展,既严厉打击网络谣言、电信诈骗,又以服务对象的呼声倒逼信息通讯产业的提档升级。(王钰刚   丘北县纪委监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