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来,马关县纪委监委紧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针对村(社区)集体“三资”管理不规范,村(居)务监督委员会不会监督、不愿监督、不敢监督等问题,探索基层监督新模式,不断激活村务监督新效能。2024年共发现村集体三资管理、政策落实等方面问题240个,查处乡村振兴领域问题52件,处理139人,党纪政务处分22人。
制定一本工作手册 清晰绘就履职“路线图”
“这本《手册》里满满都是干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很强。”近日,马关县南捞乡那往村村务监督员小李拿到《马关县村(居)务监督委员会工作手册》,就津津有味地品读起来。
小李手中的《手册》,正是该县力促村务监督员履职走向规范化、标准化的一个重要抓手。
前期,该县纪委监委通过一线调研发现,部分村务监督员职责定位不清,不会监督、不敢监督的问题普遍存在。针对调研发现问题,该县纪委监委坚持问题导向,从理顺监督制度、规范工作规程、明确工作措施等方面着手,印发《马关县村(居)务监督委员会工作手册》。明确村务监督委员会定位、职责、权力、义务,指明村级人、财、物等8个方面“小微权力”运行的监督具体内容,细化“收集意见、提出建议、监督落实、通报反馈、工作汇报、规范台账”6项工作措施,并全面梳理村(居)务公开重点内容、走访重点内容,为村务监督委员会规范履职提供了有力抓手。
马关县纪委监委以《手册》为“教材”,组织13个乡镇250名村(居)务监督委员会成员进行培训。同时,统筹全县村级监督力量,对村集体“三资”管理、村(居)务公开事项等情况进行交叉监督检查,共发现村集体资金使用公开公示不到位、村集体资金长期未报账、村财未及时纳入乡代管等问题24个,谈话提醒乡镇“一把手”6人。
参与一次“以巡带训” 村里人有效监督村里事
“参与对村巡查后,我了解掌握了村级廉政风险点位、懂得了监督的方式方法,回村后一定把村监委工作干好,干出成效”该县金厂镇老寨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权有坤说。
为解决村务监督委员会“满场跑不进球”的问题,实行监督委员会成员参与巡察工作机制,让村监委干部既当好巡察工作的“宣传员”,又做好群众反映诉求的“发声器”。该县纪委监委发挥“村里人巡村里事”的优势,在县委第八轮、第十轮巡察中,抽调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18人次参与县委巡察。充分挖掘运用村务监督委员会基层监督成果,聚焦村级班子建设、集体三资、乡村振兴等方面工作情况,结合日常监督发现问题、信访举报情况等,梳理村级问题清单,为巡察组提供第一手资料,为对村巡察工作提前理出导诊单。同时,由巡察组长进行“手把手”传帮带,做到“一听二看三结合”,即,听群众反映,看会议记录、看财务报销,结合基层党建、结合乡村振兴、结合项目建设,找到问题,剖析成因,反馈整改,在一线巡察中有效提升了监督本领。
据悉,2024年以来,村监委成员参与巡察精准发现问题76个,挽回资金10余万元。
划定N个协作片区 打破村务监督“熟人”模式
“感谢你们的帮助,追回了我的养老保险代缴资金,我心里十分高兴”面对回访的监督检查组,八寨镇八围树村的李大哥激动地说。
2024年6月,八寨镇第三协作区对第五协作区开展交叉监督工作时发现八围树村委会片区副主任谢某某,把147名群众的养老保险代缴资金用于个人生产、生活支出。第三协作区及时把问题线索移交八寨镇纪委,协力追回全部群众养老保险代缴资金29400元,谢某某受到了相应的处分。
为有效解决基层人手不足难办案、“熟人社会”难监督等问题,该县纪委监委找准症结、靶向施策,探索建立镇村“片区协作”工作机制,以乡镇为单位,将3至5个村(社区)划分为一个协作片区,组建“乡镇纪委+职能部门+村(居)务监督委员会”联动监督小组,实行“片区内+片区间”交叉监督执纪模式,定期不定期对基层惠农资金补贴、集体“三资”管理、村干部作风等重点领域、重点环节进行交叉、联合协作监督,进一步打破村域观念、阻断人情干扰,全面消除村务监督人员思想顾虑。
2024年以来,该县纪委监委运用“片区协作+监督联动”机制,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等方面监督检查,发现问题线索28个,立案22个,推动解决问题108个。
“基层监督关系着一个地方的党风、政风和民风,关系着国家治理的根基。”该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县将持续以解决群众关切为着眼点,探索监督新模式,深化对基层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朱玲)